考中学去!考不上我?就给你们塞到补习班里去!”
一听到补习班这三个字,手下们都不由打了个寒颤。
大家虽然自己没上过?补习班,但是谁还没几个弟弟妹妹侄子侄女?要?上补习班的呢?就是都没有,同?僚家也有,多少都听说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多年以?来嵌入了东亚人民?脑子里的认知,当发现不管男女?,只要?考进了中学就会有一个堪称一本万利的好前程之后,北疆的小民?们做出了世世代代祖祖孙孙都会做的一个操作:鸡娃。
咳咳,换个好听点的说法,叫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虽然你老?子/老?娘我?做不到,但是我?小时候是什么?条件,你现在是什么?条件?你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还有老?子娘挣钱给你吃好的用好的,你就考这么?点分数,你对得?起谁?你不考上中学,对得?起你吃进肚子里的那些?好东西吗?
百姓们是很现实的,以?前家里重男轻女?,是因为儿子才能养老?,家里儿子多的,更是会偏重长子。
但其实,如果哪家生出来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儿,重男轻女??不存在的!这女?儿送出去有权有势的人家当小妾,可是能带着?一家人改换门庭的!谁敢动这女?儿,长子嫡孙也要?打死!
因为生存不得?不“势力”的百姓们发现北疆男女?都可以?当官赚钱,并且北疆立法,女?儿出嫁时,只要?彩礼和嫁妆的差额不超过?一定的比例或限额(确定不是卖女?儿),女?儿也必须参与赡养没有收入的父母之后,百姓们最看重的孩子往往变成了家里成绩最好的那个。
可以?说,谁家有孩子能够考进中学,别管是男娃女?娃,父母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在这种情况下,有机灵的人也创办了补习班。
课堂是一样的课堂,老?师也是一样的教导,学生们成绩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先天的智商差异,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学习习惯、和老?师讲解方式是否适配等问题。
有些?学生不习惯这个老?师的教学方式,换了另一个讲解地更加细碎的老?师,可能成绩就有一个阶梯式的提升。
对于家里收入不错孩子数量也不多的家庭来说,给成绩差那么?临门一脚就能考上中学的孩子上补习班,是一个很合理的选择。
而这些?补习班为了出成绩,完全是军事化管理。
放学之后就接到补习班里,然后就是高强度的授课、做题,甚至有请老?头子老?太太一对四、一对六盯着?学生学的,发呆两分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