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
必须借助华夏人本身的力量。简单的来说,就是代理人。
本来,在青岛,德国人是曾经有一个基地的。但是巴黎合约以后,划给日本人了。
矛盾……
事实上,后来中日全面开战,德国和日本结盟以后,还是有一部分的德国军官,拒绝元首的命令,拒绝返回国内。他们继续留在华夏。继续帮助中国人抵抗日寇侵略。虽然历史书很少提到他们,但是确实存在。
“反正不是结婚生子。你紧张什么?”
张庸挤出微笑。
“是。被他的同伴灭口了。”
“不。吸引他们买报。”张庸踌躇满志,“他们一旦发现,马上会将报纸全部买光的。”
去看看朱原到底是怎么回事。
别人是今日无事,勾栏听曲。他是今日无事,扫荡日谍。抓一个算一个……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帮助。而张庸,就是元首指定的人选。
在领事馆里面工作的那些德国人,可能有些人根本连元首的面都没见过。但是,绝对不妨碍他们某种形式上的痴迷。
为什么?
因为这是德国人颁发的签证。
这时代的签证,和后世有点不同。此时此刻,护照还没普遍使用。签证是可以单独生效的。只要你手里拿着签证,就能使用。当然,签证上面,会有相片。作为最基本的核对。
如果没有好处。直接将牙膏盖子拧好。
目的是吸引更多的间谍到来,获取更多的情报。
“恭喜什么?”
怎么是张庸?他要做什么?这个坏蛋……
感觉好像可以伪造?专业人士肯定行。
重点是,可以帮忙发酵各种情报。
忽然心思一动。
张庸多次提到,淞沪可能沦陷。到底是怎么沦陷法?
这个家伙是在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还是真的知道什么内幕?他是不是从日本间谍那里拷打到了什么信息?
唉……
“才三千份吗?”
或许,自己可以将这一部分人利用起来?
不对。
“主要是没有足够吸引人的新闻信息。”
你给的好处多一点,牙膏就挤多一点。
就说是自己的钓鱼计划。
然而,以他目前的能力,还找不到相应的加工厂来做这件事。也不知道汪家是在哪里搞的。有时间打探打探。
如果有间谍发现上面的图纸,真的有大价值,那第一反应,肯定是将报纸全部买下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