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写了两封信交给拉隆,叫他送给阿错和云丹,然后就留在吐蕃不用再过来了。
至于给夫子的结婚礼物,他那人好名不好利,黄白之物也就拿不出手,自己手上还有一点阿错送来的贵重药材,但是结婚送药材实在不合适。阿奴想来想去,叫上纳布尔等人,将沈嘉木的笔记默写出来,她顺便在旁边画插图。因为教材匮乏,加上那些中原的教科书都是之乎者也,实在不适合刘仲和李长风以外的学生,沈嘉木索性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成册给阿依族人当教材。所以就是阿奴不记得的地方,纳布尔等学生也记得牢牢的。听说夫子成亲,人人卖力,很快就写完了一整本。
当时有所谓“京蜀本”的说法,京本就是“监书”,即国子监印的书,官方的教育机构印的书籍自然质量一流。“蜀本”自然是指成都的雕版,有着京城第一,成都第二的美誉。后来还有一种名满天下的叫“建本”,即福建建阳的刻书就是模仿京蜀本。
阿奴带着手稿找到梨花街,这里是有名的书店街,沿街都是私人书铺,铺后就是作坊。她一问才知道,现在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但是要论精美大气,还是雕版。而且也不贵,一个月一个雕版匠的工钱是一千六百枚铁钱,不过雕刻出来的板子归店家所有。
蜀地的经济自成体系,用的是自己的铁钱,会子也跟外面不一样,出川之前都要兑换。所以很多官员出川后都会把手头的钱拿来全部换成金银和特产,其中之一就是蜀本,甚至有整船整船运出去。
她最后选定了一家规模最大的,但是要求刻板也一起买走,同时书的第二页印上翻版必究。店家笑道:“这个自然。姑娘请看。”他拿出一本书,目录后有长方牌记,上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复版”等语。没想到此时已经有了版权意识。阿奴问道:“万一有人盗版怎办?”
店家看了看阿奴身后的王府侍卫,笑道:“写上汉嘉王的录白,‘若有翻版,陈告追究,毁版施行’即可。”
阿奴想沈夫子可不大待见那位汉嘉王,她看见街头就是府衙转运司,说道:“还是写川陕转运司吧。”
店家见到阿奴画的插图线条奔放流畅,色彩明丽,加上吐蕃的人物风情,大异于中原,十分新奇有趣。他越看越爱,惋惜道:“若是印出来,书上的插图颜色可没这么好看。”
阿奴没想到还有这个问题,插图足有二十多幅,她准备先刻印五十本,这么多书叫她现场画,那可是受不了。
她去作坊里看了如何印色。工匠们将几种不同的色料,同时上在一块板上的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