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大营,移到了被毁坏的庄稼、燃烧的村舍上,他的眼眸渐渐被哀愁痛苦所充斥。
他心头并不平静,但他的声音很稳,他道:“通往终点的路从来都不止一条。乱世当道,上到儒释道兵,下到修士书生,每个人都面临选择,比太平盛世多得多的选择。或许人生就是选择,而我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接下来的人生,要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便是坚持。”
他的眼神渐渐悠远,他的声音徐徐低沉,透露着厚重沧桑的力量,明练洞达的智慧:“或许我的肉身不能抵达终点,或许我的志向会在中途湮没,或许我精疲力竭也走不出黑夜,注定了看不到狂风暴雨之后的彩虹,会倒在泥泞的道路上,只能做一个死在路上的人。”
“然而天下有志之士不止千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此生都到不了终点,志向得不到实现。便是死的时候,也只能默默无闻,没有伟岸悲壮的背影,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也不会被记载于青史。然而这才是真正的青史,在一个个光辉显赫的名字与功绩下,隐藏着的普通人的青史。”
“我崔克礼不过七尺之躯,或许没有天眷,或许没有人助,但我愿意倒在路上,只要是在路上。大道在前,迷雾漫天,便纵有无数荆棘,便纵有千万人阻拦,我亦奋躯前往。我辈儒家士子,不求证得大道,唯求向道而死。”
崔克礼再度转身,认真的看着面前的师弟,这位儒家杰出的人才,“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而自汉以来,百家汇流,彼此融合,时至今日,已只有儒道兵三家。我儒家士子,也不再是单纯的圣人门生,也学会了纵横之术,也懂得了权谋之争。通往终点的路有千条万条,我们总要选择容易到达的那一条,这无可厚非。”
“但对我崔克礼而言,我今天站在这里,那么我肩上便担着责任,守护平卢五州百万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是我不能舍弃的使命。自古以来,皇朝交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平卢百姓的安居乐业来之不易,我不能让它就此消失。”
“你回去告诉先生,就说我崔克礼已经选择了自己的明主。无论他是成是败,我都将终生跟随。他成,我治理天下,他不成,我治理平卢五州,他亡,我跟他一起埋骨在这片我们流过血流过泪的土地!”
儒生张口结舌,望着崔克礼久久无言。
崔克礼说这些话的时候,语调平稳,并不如何掷地有声,但这番话落在儒生心头,却掀起了惊涛骇浪,无异于夜雨惊鸿。
他叫张仲生,是儒家俊彦之一。
儒家立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