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修一座楼罢了,这点银子朕还是拿得出来的。”
长公主笑了笑。
是啊,拿得出来的。
拿出来之后,再从那些本就苦不堪言的百姓身上搜刮填回来。
皇兄这只顾宣扬自己美名的表面功夫,究竟要做到几时啊。
“这点孝心若皇兄都不让臣妹尽的话,臣妹当真没脸去见母后了,可好不容易有个将功赎过的机会——”长公主坚持着说道。
“你也知道自己所为叫母后不悦了?”
庆明帝无奈笑道:“既然如此,那就随你,免得你回头埋怨朕独吞了这份功劳。”
见他同意,长公主一喜:“多谢皇兄。”
心里却是叫苦不迭连连叹气。
叫她填了一万两银子进去,她还要道谢,这是什么人间惨剧啊。
“朕已经叫人做好了图纸与木模,很快便可动工了。”庆明帝笑着道:“楼内各处所绘与题字,朕打算请名师大儒亲自动笔。万福字,便由镇国公府上的许先生来题。”
敬容长公主点头。
体面又不花银子,还显得风雅,甚好。
庆明帝又兴致勃勃地说了许多细节,敬容长公主不时地附和夸赞几句。
“此次乃母后六十大寿,非往年寻常寿辰可比。”
庆明帝吃了口茶,转而说起其它:“敬容,依你看,到时可要召定辰回京一同替母后祝寿?”
定辰是燕王的字。
长公主握着茶盏的手微微紧了紧,道:“二哥驻守北境,只怕未必能脱得了身。”
“朕也是这般想的。”庆明帝笑叹了口气,道:“可到底是大寿,若朕不将二弟召回,恐会有人觉得朕太过凉薄,短了兄弟母子之情。”
大庆有着藩王无召不得入京的规矩在。
可太后乃是燕王生母,又当六十大寿——
“外人的看法朕倒不甚在意。”庆明帝又道:“然而自父皇驾崩后,二弟已有整整十七年不曾回京,母后识大体明大局,不曾说过什么,但心中必然思念甚重。便是朕,也时常梦见二弟,又何尝不想借此机会与之好好团聚一番……”
说着,看向只点头而未语的胞妹,眼神温和感慨地道:“朕知道,你心中必然也十分挂念定辰。”
“挂念自是免不掉的。”长公主道:“只是臣妹从小便知道,咱们谢家的男儿同别人家的不同,肩上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在,在大庆江山基业前,其余之事皆需往后退一退。我想,二哥必然也是这般认为的。”
二哥曾说过,他生来便有着责任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