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别的买卖我不管,但这红薯粉的生意,咱们全村得一起做。”
“怎么一起做?”罗三木问的关键。
族叔一双眼睛看向二狗,“把全村老少都叫过来,大家帮你做,赚到的钱,大家平分。”
“没这个道理1
世上能讲道理的地方本就没有几个,那些道理不是顾忌着人情,就是顾忌着面子。
村里做事,是既讲人情又要面子。
二狗尽管再不愿意,红薯粉的生意,到底是不属于他一家了。
全村的人都要掺和进来,二狗不想烦到最后钱赚不着反而惹一身骚,干脆去官府说明,自家不做红薯粉的买卖了。
之后罗家村族叔又到官府申报,这买卖他接了过去。 整个罗家村在第二天就热闹了起来,磨红薯的磨红薯,做粉条的做粉条,心里估算着家里的红薯能赚来多少银子。
村里能说得上话的,都聚到一起,选出由谁出面到墙面去做买卖,当然,多出力的人要多分钱。
各种事项一样样安排下来。
二狗原本等着看那些人的笑话,买卖这种事,最怕主事的人多,他心里笃定这生意转到罗家村肯定做不成。
但没想到,他们还做的像模像样。
二狗笑话没看到,只攒了一肚子气。
孟长青虽然不知其中细节,但两拨人一来一去她也能猜出大半。
她不管生意由谁去做,反正赚到多少钱,分文不差的交税就行。
墙边做买卖的越来越多,孟长青让人划了一片区域,搭建了两排窝棚,让做买卖的集中到那片去。
这之后,她巡墙结束就会到市场上转一圈。
只需一眼,她就能知道谁家生意好,谁家买卖做的勉强。
凡是做吃的,多少都有得赚,但卖用品的,就不太乐观了。
像罗三木家,想法虽然好,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差,但是基本卖不出去。
这就是对路跟不对路的区别。
孟长青看他们在墙边市场愁了两天,看在他们质量不错的份上,给他们想了个办法,让他们去找杂货铺的人,不论是直接卖给杂货铺,还是请杂货铺转卖,亦或者是趁杂货铺进货时一起去杨门县售卖,效果都要比等在墙边市场要好。
罗三木拿着自家做的东西去跟杂货铺的人商量。
现在杂货铺做主的,是于有才一帮人。
他们接手杂货铺不久,一来估不准手套鞋袜的价值,二来也没信心能卖出去,所以只答应下次进货的时候让他们一同跟着。
江婵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