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掉那些没能遗传先祖优秀基因的残次品,两千个人里能出三五十个能用的官儿,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再看学阀。
黄老学高高在上,过去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满共就挤出汲黯这么颗独苗;
法家先出了个晁错,而后又是郅都、赵禹、张汤等新生代,但终归是家学传承,数量同样是不超过三位数——放眼天下,也就百十来号人能看。
儒家的人倒是真的多。
但质量也是真的差。
或者应该说,是参差不齐。
儒家的上限,能在最近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为汉家贡献出颜异、公孙弘等一大批国宝级的治国之才!
然其下限,也能出‘匈奴牧羊犬’狄山那样的民族败类。
更多的,则是中庸之姿。
——说他没用吧?
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多少能干点事儿;
——说他有用吧?
终归是儒家出身,屁股天然就是歪的,动不动就整点幺蛾子。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没人用了呀!
除了儒家——除了‘有教无类’的儒家,其他学派根本无法为汉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分子,来补充捉襟见肘的官僚体系!
而现在这个时间线,距离儒家独大还有几十年时间。
刘荣还有时间。
刘荣还有机会,争取让各个学派都放下身段,从原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封闭思想中,转变为类似儒家那种开放的授学模式。
有教无类。
这算是刘荣少有的,认同儒家价值体系的点。
那怎么做,才能调动各学派、学说的积极性呢?
答案不外乎:威逼,利诱两项。
威逼自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利诱,说一千道一万,实则不外乎后世那句: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子学某个学说,为的就是做官!
而让谁做官,从哪个学派的学子当中汲取更多官员,是刘荣说了算。
所以,刘荣理论上,是能操控各个学派,在天下文人士子心中的低位排序的。
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汉皇喜酷吏,生民多冤死;
秦王喜武夫,举国皆壮士。
在封建时代,天子的个人喜好,是能左右天下人的倾向的。
就说句夸张一点的话:如果有一天,刘荣表达了‘独喜墨家士子’的喜好,那至多不出三天,长安城街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