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宽若想做官,那光是学师欧阳和伯的举荐,就能为倪宽谋求一个比二千石打低的官职。
所以,科举对于倪宽而言,真正的价值、意义,其实并非谋求官职;
而是借着‘响应当今刘荣号召’的大势,顺利进入刘荣的视野,伺机靠近刘荣,并潜移默化的改变刘荣,对儒家的刻板印象。
——给汉天子洗脑,让汉天子不再那么讨厌儒家,是从汉室初立至今,儒家始终在坚持推动的工作。
世人皆以为,太祖高皇帝一朝,儒家这项工作做的极其糟糕,非但没有任何成效,反而让本就讨厌儒家的太祖刘邦,更加讨厌儒家了不说,还接二连三的站在儒家脸上拉屎撒尿。
但实际上,自有汉以来,汉家历经七帝一后,儒家洗白最成功的时间区间,恰恰是在太祖刘邦一朝。
因为在那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儒家成功培养出了一位张口仁义道德、闭嘴道德仁义,不出三句话就必提‘子曰’的太子储君!
而且这个好儒、喜儒,甚至恨不能以儒生自居、奉孔夫子为先师祖的太子储君,还顺利即立为帝了!
毫不夸张的说:孝惠刘盈,就是儒家这百十年来,最成功、最杰出的作品——比扶苏还成功、还完美,被洗脑的也更彻底!
只可惜,孝惠皇帝不长命,且始终不曾掌权。
之后吕太后掌权,前、后少帝在位,儒家只能蛰伏——毕竟吕太后一朝,别说学说、学派了,连开国皇帝的子嗣、在位的宗亲诸侯,都被这位挨个点杀了;
儒家向来都很擅长审时度势。
到了太宗皇帝一朝,儒家又迎来了转机。
先是贾谊横空出世,儒家正式在汉室政坛,登上了大雅之堂!
结果贾谊恰恰因为其‘儒生’的出身,而被整个朝堂内外排斥,最终更时运不济,郁郁而终。
又冒出来个《尚书》博士晁错,搞得儒家又是一阵欢喜;
尤其是在晁错混进太子宫后,儒家上下更是普天同庆——大家都以为,汉家要出第二个孝惠皇帝了。
结果晁错老贼嘿嘿一笑,儒皮一扒:惊不惊喜?
开不开心?
嘿嘿!
爷们儿可是正儿八经的法家拂士!
搞得儒家骂又骂不得,说也说不得,只能自顾自生闷气……
先帝一朝就不说了——孝惠皇帝2.0计划,由于晁错老贼而胎死腹中。
纵观先帝一朝,酷吏大行其道,黄老苟延残喘,压根儿就没有儒家张嘴说话的份儿。
到了当今刘荣一朝——准确的说,是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