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路线要远比历史上危险的多。一旦骠骑军从右侧挤压过来,袁绍军立刻就会陷入三面合击的境地,尤其是河流的走向,对袁绍军极其不利,袁绍并非不知兵的人,当会慎重考虑。
“此路不必考虑,本初必不会走这条路线。”
曹操比刘封还要自信,竟然一口否决了刘封的猜测。
反过来,曹操倒是提问道:“以我之见,本初很可能在攻克白马之后,以黄河为傍,逆流而上,攻击虎牢。”
刘封微微一愣,待看清楚地图后,忍不住赞叹起来。
魏武之能,确实天赋异禀啊。
别看曹操一辈子吃了茫茫多的败仗,但他的天赋是真的好。
自古以中原为根基,从零开始,到席卷天下,最接近统一的只有曹魏。
难怪强如李二凤,都对魏武的军事能力赞不绝口。
曹操所说的这条路线,正是日后李二凤围攻洛阳,窦建德自河北倾大军过河来救援的路线。
不过细思之后,刘封却是在曹操的目光中缓缓摇了摇头。
“叔父所言,确实不错,只是想要让大司马选择这条路,还欠缺了一个条件。”
“哦!?”
曹操闻言,露出惊愕之色,随即目光转到地图之上沉思起来:“你且莫说,待我细思。”
曹操这一沉思,足足沉思了小半个时辰。
刘封干脆退回座位上休息去了,也省的干扰了曹操的思路。
直到近半个时辰后,曹操突然猛的一拍地图,大声喝问道:“可是河阳!?”
刘封此时长身而起,重重点头道:“叔父高见!”
刘封和曹操所说的河阳,正是黄河三门峡口,此地日后的河阳三城,直接锁死了后三国时期,北周对北齐的倾国攻势。
最终逼的北周不得不放弃这条线路,从龙门渡过黄河,经河东,仰攻平阳、太原。
由此可见河阳的重要性。
曹操适才所说的,便是袁绍根本无需过河,直接入河内,直驱河阳,下孟津,过黄河,抵洛阳城下。
其中,河阳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唯有守住河阳,才能迫使袁绍改走刚刚曹操所提到的黄河南岸路线。
如果守不住河阳,袁绍从这里下孟津,过黄河,不但能享受黄河带来的物流快感,还能避开洛阳东面的虎牢关、巩县、偃师县等要隘,直接抵达洛阳城下。
这一条路历史上被袁绍所屏弃,原因却是天子不在洛阳而在许县。
走这条路虽然能够成功占领洛阳,却一样需要攻打虎牢,才能东出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