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孝廉名额,以此来换取蒯越、蒯良和蒯家的忠心。
不过考虑到现如今的情况,刘封最终暂时搁置了这一想法。
毕竟蒯家新降,刘封就迫不及待的将蒯祺带走,这让外人看来,显然是自己不放心蒯越,才会屡设人质的错觉。
虽然以蒯越的智谋,未必会有这般短薄的见识,可刘封要的是收蒯越之心,为自己所大用,可不是仅仅只想要一个降服的姿态。
因此,蒯祺如今依旧跟在蒯越身边,为其帐中文书。
“元吉,不可轻忽。”
蒯祺,字元吉。
蒯越也好,蒯良也好,都视这个侄子为接班之人,下一代中,唯有蒯祺的才能可堪此重任。
因为战乱的关系,蒯良的儿子可能年纪尚小,又或者根本没有出生,而蒯越则还没有儿子。
史料中记载,蒯越在死之前,曾经托孤给曹操,可见其就算有儿子,大概率也是未成年,甚至是年纪很小。而日后蒯越的子嗣在史料中再无记录,而与之对应的是,和曹操关系不如蒯越良好,地位也没蒯越高,死的更早的蒯良,反而儿子当到了南阳太守的官位,而且迎娶的还是王肃的女儿,和司马昭是连襟。
从这点来看,蒯越的儿子很可能根本就没长大成人,在托孤后就夭折了。
因此,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蒯良、蒯越两人都已经年过四十,可膝下却大概率没有子嗣,蒯祺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已经成年的他是当之无愧的新生代掌门人。
即便日后蒯良、蒯越生出来了儿子,年老的他们在不知道自己寿命的情况下,也需要蒯祺这个青壮年来为他们的子嗣遮风挡雨,搭桥铺路。
由此可见,蒯良、蒯越将蒯祺视为下一代掌门人,是非常具有远见的,心胸也极为开阔,毕竟蒯祺并非这两人的亲生儿子。
就此更可以看出刘封的担心和应变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蒯越面色肃穆,朗声叮嘱道:“如今交北各郡之所以如此顺服,一来乃是左将军有皇命在身,总督交州诸事;二来也是因为荆南诸多贤达出力甚多,居功至伟;三来自然是交北诸郡贤达顺应天命,我等不过因人成事罢了。”
蒯祺赶忙收起脸上的喜色,应命道:“我明白了,叔父。”
“好,明白就好。”
蒯越看见蒯祺语出真心,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突然,外面匆匆走入一幕僚,手中捧着一份文书,看见蒯越后,赶忙下拜道:“启禀将军,扬州传书。”
“拿给我看。”
蒯越当即一伸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