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观之应是数十户人家。”
老者小吃了一惊,然后露出微微的惊喜之色,点了点头:“走,过去看看!”
“是,府君!”
一众旁人齐声应命,对老者的称谓也揭露了他的身份。
此人正是现任东海国国相徐璆。
徐璆乃是徐州广陵海西人,字孟玉,东汉末年度辽将军徐淑之子,也是名门之后,士族大家子弟。
少年成名,有博学之声,辟三公府,举高第,仕途极其顺畅。
他成年后为官,官声非常不错,喜欢称扬后进,提携晚辈。
后任荆州刺史时,竟不顾自身安危,弹劾灵帝表弟张忠搜刮地方,贪污纳贿,敛财数亿钱。
黄巾之乱中,他也多有建树,立下不小军功,最后却因为先前揭发张忠在南阳太守任上贪污受贿,迫使灵帝调之回京,又严词拒绝放过张忠而得罪了灵帝之母,张忠之姨董太后,反而被降罪处罚,最后落了个功过相抵的结果,免官回家。
没多久,又被重新征召为任城相、汝南太守等要职。
尤其是在汝南太守任上,其人竟压的汝南不遵袁术之令,致袁术始终不能掌控汝南。
后终因袁术想尽办法,不惜勾结李傕、郭汜,以朝廷之令罢免徐璆。
徐璆在归乡途中,为当时的徐州牧陶谦所挽留,拜为东海国国相,期间清廉刚直,治理有方,东海郡吏治民风为之一变。
刘备接任徐州牧的过程中,徐璆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是坐视不理。
等刘备接任,入主郯城之后,徐璆便外出行县,至今恰好来到襄贲。
所谓行县,乃是指的是州郡官员对属县进行巡视的活动,任务是劝农和抚恤。行县起源于先秦,在东汉演变为一项固定的制度。
每年从方伯,到府君,都要出巡,鼓励士、民桑农,同时抚恤遗老孤儿,并赐予七旬以上老人酒肉。
徐璆已经将郯城以东、以南的地区都巡视过了,只剩下了西部地区。
这两年的兵灾,几乎都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诸县几乎都已成了白地。
因此,不少部下劝说徐璆不用再去了,可以返回郯城了。
也不知是否是因为刘备的原因,今年的行县特别早,往日都是开春以后,今年却在这天寒地冻时出发。
东部好歹还有诸多县城可以接待休息,可这西部真就是荒无人烟了。
但徐璆却坚持不允,要继续行县。
(本章完)
( 383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