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际上这段关系势同水火是有原因的,而且还是人力无法扭转的原因。
与乐进关系恶劣,是因为两者的位置重叠了,不论是年龄,资历和能力又比较相近,偏偏一个是边军武人,一个是内地武人,自然很容易形成对立。
别看乐进身材矮小精悍,像个文士更胜于武人。
可实际上乐进却是先登狂魔,在曹操手底下干的就是陷阵夺旗的活。
乐进从一个帐下吏,每战争先,立功无数,短短数年就积功成了都尉,而且他的都尉号竟然还是陷陈。
陈通阵,意为陷阵。
以陷阵为号,可见曹操对乐进有多满意了,而乐进的先登战绩又多厉害了。
偏巧张辽到了曹操手底下之后,也干的是陷阵夺旗的活,白狼山千里奔袭,几乎全靠张辽陷阵夺旗才拯救了整个战局。
白狼山之战最少有一半以上的功劳是张辽的,而他也是因为此战得以进入武庙,成为整个曹魏仅有的两个武庙陪臣之一,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唯一。
因为邓艾和司马家的关系太过亲近了,如果不是被司马昭放弃后遭人诬杀,是必定会成为晋臣的。
把他归入曹魏虽然合理,但却不合情。
张辽和乐进都是陷阵之将,显然是竞争关系,再加上乐进又是老资历,关系能好的起来才怪了。
至于李典,那更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了。
吕布在兖州曾经屠戮过李典的宗族,杀了李典宗族的两任族长,张辽作为吕布的合伙人兼头号重臣,要说这事他没参与,自然是绝无可能的。
李典和李氏宗族后来也跟随曹操狠狠的教训了吕布所部,阵斩了吕布的别驾、治中,更是彻底击溃了吕布的并州军。
这种情况下,张辽和李典还能共事而没有打起来,已经是双方很有大局观了。
张辽在吕布手下,是难得的方面大员,吕布每次分兵,大多数情况都是让张辽统领一路军队。
事实证明张辽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而一个成功的统帅,情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能力。
吕布这种开挂的另当别论,况且他没能打过高情商的曹操也算是侧面应征了情商的重要性。
昨日没有细看,今日近距离一看,刘封惊讶的发现张辽竟然有些娃娃脸,皮肤白皙,除了身材高大魁梧外,竟完全不像个边地武人。
张辽其实也是北地大户,十几岁就成了郡吏,随后又被太守丁原收为从事,举荐给了大将军何进后,又被何进委以重任,外出募兵。
可谓是官运亨通,一路看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