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见刘勋终于松口,做出了决定,不再摇摆,蔡瑁心中大喜:“我主早已有言,说子台必是他东道之主,今日果应其言。”
蔡瑁口中的东道之主乃是东汉开国时刘秀和其名将的典故。
两汉都有法古的传统,特别喜欢引申历史故事。
一旦有故事(典故)在身,任何事情都会有法理+1,大义+1的效果。
北道主人在东汉开国时期,有三处典故,分别说的是邓晨、耿弇和彭宠。
但蔡瑁这里所说的乃是邓晨。
邓晨在河北同光武汇合,见面之后,就以常山一郡投效光武,被光武誉为北道主人。
正契合了刘勋此刻以庐江一郡投效刘表的举动。
果然,刘勋一听,登时大为得意,拉着蔡瑁的手道:“日后同殿为臣,还需德珪多多提点照应。”
蔡瑁没有推辞,而是郑重承诺道:“你我相交莫逆,瑁敢不从命乎?”
言罢,两人对视大笑。
紧跟着,刘勋问起了援军事宜:“黄府君处,多久可至?”
蔡瑁在得到寿春陷落的第一时间就已经传信回了荆州。
江夏是对江东的第一线,而且历来也是荆州最强的藩属军,常驻兵力就在两万余人,其中半数为水军,沿江机动能力几乎快于奔马。
从江夏出发,只需要三至四日,即可抵达庐江。
但能调动多少兵力,以及又有多少兵力是马上就能出发的,这可相差甚远。
蔡瑁立刻答道:“黄府君麾下即可有两万余精锐,随时可战,其中大半可以来援。荆州刘使君处,则需要半月时间调兵。刘封刚刚占领寿春,并无余力南下,以我观之,子台只需要谨守舒城,刘封即无计可施。”
刘勋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其实他的确是如此思考的,否则也不会断然决定投奔刘表。
刘表给他的待遇的确很高,依旧表举他为庐江郡守,庐江郡内的赋税只需上缴给袁术数量的三分之一,剩余的都留给他养兵。
除此以外,刘表在三年之内,还不会干涉刘勋对手下县邑的做任何调整,只需要刘勋保证供应荆州桐油等战备物资即可。
这简直就是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小号藩镇,而刘备一方给的不过是一个郡守两千石而已,而且还说明了要他挪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