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大公无私并非没有,但不能要求人人如此。
对于周瑜、孙香而言,他们虽然原因不同,但都希望能选第二套方案,直接征伐刘勋,夺回庐江。
太史慈等人却是截然相反,区区庐江甚至连一个郡国都没有了,听说庐江北部已经有县邑投降,其他县邑很可能也会望风而降。
对于将军们来说,这自然是无功可得的。
况且同庐江比起来,江东有整整四个郡,幅员辽阔,派系众多,正是诸军用武之地。更别说处理了江东之后,挥师江北,又可以顺着刘勋向荆州兴师问罪。
因此,太史慈等人是坚决支持第一套方案的,那就是先平江东,后转庐江。
周瑜不愧是周公瑾,他并没有直接反对第一套方案,而是哭求刘备援救其家族。
此时周家虽然精锐悉数出动,不是在宛陵就是在寿春,留在老家的也都是些老人和妇孺。
但这些老人却恰恰是周瑜他们的长辈。
若是迫于无奈也就罢了,毕竟这个世道,周家老人也早就有了觉悟。
可现在有余力却不能救援,那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刘备为周瑜亲情所感动,安慰道:“公瑾请先起来,此番正是议论此事,君可畅所欲言,我等自会斟酌。”
场上此时大多数人都赞同第一套方案,哪怕是鲁肃和刘晔也不例外。
在南征之初,谁也没想到袁术会这么拉胯,更想不到刘封竟然能混进寿春城。
虽然袁术灭的轻松,寿春、汝阴等诸多城池也都望风而降,完整入手。
可功劳却全被刘封这一路给抢走了啊。
可以说这次南征袁术的功劳如果有十分,那刘封一派就至少拿走了八分。
剩下的两分哪里够刘备三路大军瓜分的?
而大家都能看得到,江东可是新一轮建功立业之所,也就不难理解大家的想法了。
可周瑜、孙香的意见,刘备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周瑜,孝道在两汉可是极为重要的。
而且不仅仅是晚辈对长辈的孝道,主君对下属的孝道也要支持。
逼人不孝可是要损失名望的。
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刘封也有些棘手。
突然,刘封感觉身后传来轻微的拉力。
他不动声色的悄悄回头,正看见诸葛亮在扯他衣襟。
看见刘封回头后,诸葛亮赶忙小声道:“少主,勿忘荆州水军。”
刘封猛的一震,明白了过来。
于是,刘封出列道:“父亲,恐怕第二套方案暂不可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