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虞翻和周昕也不再劝说王朗,直接告退,赶往山阴西门所在。
孙家军来势汹汹,当天就开始安营扎寨,打造攻城器械。
后方粮食也在转运,不过这些粮食数量着实不多。
即便加上高迁屯缴获所得,孙策所部恐怕也只能支撑不足一个月。而孙策则已经将山阴视为必须拿下的目标。********
徐琨所部一路难逃,原本一万大军的兵力,等回到吴县时,已经只剩下了七千余人。
因为撤退及时,徐琨所部沿途并没有损失什么人马。
可刘封的征南军每日猛攻,却给徐琨所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短短几日,竟然战死战伤两千余人。
这一战可是把徐琨所部打掉魂了。
两千余人的伤亡,这要是换了差一些的军队,早就崩溃了。更大的创伤是对整支军队士气和精神的打击。
徐琨趁夜晚逃跑,等于是变相低头认输了。
一万人守坚城,粮食军械等物资充足,怎么都应该守到粮食吃光才该考虑撤军的事情。
提前撤出,尽弃伤患,甚至连物资都不敢焚毁,这可不就是彻头彻尾的变相投降了吗?
不过能够趁夜色遁走,也充分证明了孙军上下的精锐程度。
很多人以为一旦打仗,斥候都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
其实这是根本做不到的。
就是吴地这天气,冬日里最冷都能降到零下十度,这会儿可连布都是稀罕货,更是观赏品。
斥候们在野外又不能生火取暖,很容易就被冻死冻伤。
能够为大军布控的斥候,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不但能战敢战,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是属于难以补充的技术兵种。
有谁舍得没事天天大半夜的往外撒斥候,除非是极其重要的大战,某一方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吃掉对手时。
另外,这个年代的守城方优势是十分巨大的。
孙军从南门遁逃,即便斥候发现了,想要把消息传回北面的营地,最少也得半个时辰以上。
等斥候消息传到了,士卒还要起身穿衣皮甲,等集结完毕了,人家早走出去好多里地了。
在古典战争时期,大军对垒之中,某一方想要脱离战线,绝大多数都是趁夜而走,类似的战役不胜枚举。
原因自然很简单,因为你白天想跑,成功的概率太小了,甚至还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悬羊击鼓、饿马提铃之类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哪怕就是前些天孙策用瓮点灯,迷惑钱塘江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