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弟弟是南衙行商帮的商总,他的亲眷都在商行之中,他的舅舅更是南衙最大的纺主,他大舅在江左江右,有五十七家纺,本地价越低,他家赚的越多,根据臣从松江府稽税院查到的稽税账本来看,保守估计,他家因为陈君庸这一条政令,赚了七十余万银。”
海瑞在这一刻彻底理解了,为什么要夷三族、瓜蔓连坐、要诛九族,陈君庸看起来是干干净净,以清廉著称,光查他个人没什么用,一查他的家人,就是利益相关,他为家里谋取了如此可怕的利润。
皇帝猜的对,陈君庸不干净,打着为了穷民苦力的幌子,谋求私利。
海瑞继续说道:“陛下,也是松江巡抚申时行仔细盘查后,才明白陈君庸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到松江府的蒙兀儿质量差还卖十二文。”
“海岛是十六文,大明本地的实价是十四文,所有漕运抵达南衙诸府,尤其是抵达松江府的,有四成都要进他们家的私库,然后从私库发卖的价格就是十四文。”
“从行商手里收七文每斤,卖出去十四文,里拐外拐赚了一倍,若是自己织造,又能多赚一笔,是真的生财有道!”
“除了陈君庸之外,还有赵参鲁、南京户部左侍郎周伯开等一共十四员参与其中。”
“生财有道?下令松江府抓人吧,让南衙缇骑抄家,掘地三尺,只给水不给吃的,先饿个六天,管顿饱饭,再饿六天,朕倒是要看看,他们能不能扛得住,怎么吃的就怎么给朕吐出来。”朱翊钧拿起了奏疏在奏疏上朱批。
怪大明皇帝心狠手辣,变着法儿的折磨这些势要豪右?海瑞觉得怪不得陛下,这纺生意,是大宗贸易,是大明海贸的拳头产品,是陛下非常非常在意惠及万民的产业,这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蛀虫。
就这些事儿,不砰砰的给几拳封建铁拳,这些家伙,一定会变本加厉,大明开海大业,真的是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朱翊钧笑着说道:“一亿三千万人,每年只能考出100个进士,三年一考,一科就三百个进士额员,这些进士,哪个不是人中龙凤?哪个不是百万挑一?哪个不是饱读诗书?这十四员不知道一旦出事,就会被朕责罚吗?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不怕,他们就是觉得,朝廷不会发现。”
“也的确,就经验而言,朝廷以前根本不管这些。”
朝廷以前不管,可是万历维新已经第十四个年头了,还活在过去,他不死谁死?
海瑞十分郑重的说道:“陛下,臣以为这都是新政路上必然有的,不算什么大事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