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做好总结,给上司留好功劳,宣传上,一定要有上司英明领导;
想要升官,这一个原则三个规矩,就要熟练掌握,围绕着万历维新的新形势,王崇古也给出了新的办法,因为考成法的推行,这三个规矩的权重也发生了变化,第二个规矩上升到首先遵循的规矩,即做出成绩。
因为考成法,只要多数人认可的成绩,那上司一定能看到这份成绩。
而在上司询问的时候,作为奸臣,一定要把困难告诉上司,大倒苦水,在一些旁支末梢的环节,要求助上司,给足上司参与感,这一点非常非常关键。
王崇古之所以要这么做,是王崇古入仕以来这么多年,他的顶头上司,多数时候,都是一无是处的酒囊饭袋,根本提供不了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还会拖后腿,他入仕这么多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给上司的异想天开、一厢情愿擦屁股。
旁支末梢的地方,让上司有参与感,大事方面,上司就没有那么多兴趣指手画脚了,当事成之后,上司也可以合理的拿到一部分的功劳。
这就是王崇古的向上管理,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但有的时候也会出问题,这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有的时候也会失效。
王崇古特别举了个例子,比如皇宫中轴线鼎建,这可是天大的事儿,陛下莅临现场,讲可以用建筑垃圾回填,讲可以把未曾浇筑完全的水泥柱,用抹灰人,抹一遍灰了事,而不是拆了重建。
这件事,完全符合旁支末梢的部分,请陛下莅临指导。
但王崇古真的没法干。
王崇古当初就很想大声的告诉陛下,这是皇宫,皇宫!神器所在!皇帝是觉得反正没有多高,而且也不重,完全足以支撑了,能省则省,总归是塌不了。
这违反了自我修养的第一原则,崇上,上司的指示高于一切这一标准,王崇古没那个胆子在皇宫鼎建上偷工减料。
如果能力不足,做不成事,又当如何?
王崇古的答案是,无能不要做奸臣,因为做奸臣要比忠臣更有才能,这样上司才不舍得抛弃你,无能也不要做忠臣,因为你不比奸臣有才能,你的忠诚一文不值。
无能就是无能,回家种地才是最好的归宿。
而袁可立会试答卷,就有点像是为了吸引陛下注意写的,符合第一规矩要引起上司的注意,而且要留下好印象,毫无疑问,他给陛下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当然这本书对袁可立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狗斗术,无论是奸臣也好,忠臣也罢,都要会的技能,如果不会,输了,你跟大局就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