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利用纹板代替本,精确织造图案,这是最新的发明。
“厉害!咱大明的匠人,是真的巧夺天工!”朱翊钧由衷的说道。
工坊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张进没有进一步解释,而是挥了挥手,十八台纹板提机开始工作,三十多名织娘穿梭在提机旁。
很快一面一匹长、二尺宽的团龙旗就织造好了,十八台纹板提机的图案各有不同。
团龙旗看似简单,但十名绣娘,三天才能绣好一面,而纹板提机在短短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织造完成。
除了团龙旗之外,其余的图案一样的复杂。
朱翊钧在纹板提机工坊里呆了足足半个时辰,看着一匹匹纹复杂的丝绸、布织造完成,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工坊。
“陛下,这是发明打孔卡板纹板提机的大工匠王全松。”张进在陛下摘下了耳塞和藤帽后,让一个小黄门带来了一个身材有些矮小匠人,他只有五尺高,甚至有些佝偻,年纪四五十岁。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全松赶紧行了大礼,大工匠是六品官身,松江府织造局一共就十二名大工匠。
“免礼免礼,纹板提机,真的很厉害,朕亲眼看到了,简直是神乎其神。”朱翊钧盛赞了纹板提机,这东西在后世并不罕见,其实就是早期计算机打孔卡。
这王全松为首的大明工匠,竟然用提机,实现了最原始‘编程’。
“其实是格物院格物博士黄子复博士帮臣改良,才有了如此威能,起初纹板提机只能织造三十针,没什么生产价值,是黄博士帮臣改良到了六百针,后来臣和匠作们齐心合力,提高到了现在的九百针。”王全松赶忙说明,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这个纹板提机是在提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是南京织造院匠人的集体发明改造,他王全松可不敢独占其功。
黄子复博士,是当初大司马谭纶举荐到了格物院里,起初就是个民间的能工巧匠,弄了个奉茶美人,谭纶的儿子觉得惊奇,就结识了黄子复。
同样黄子复也是铁马项目的总负责人,手里握着两块崇古进步奖。
王全松介绍,朱翊钧才得知,其灵感主要来自于格物院发明的一个小物件——八音盒。
八音盒的八音是匏(páo)、土、革、木、石、金、丝、竹八类,音筒匀速转动,当凸起经过音板音条时会拨动簧片,发出声音。
但格物院捣鼓出来的八音盒,则是用穿孔纸作为乐谱,手摇风机发出声响,音乐可以做的更加复杂多变,穿孔纸乐谱的八音盒,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