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田亩,还是前往泰西出使,都是用命换来的。”朱翊钧面色复杂的说道:“朕当初说了,他把苏州的田收为官田,朕就原谅他了。”
避嫌,不是僭越,其罪名远远小于僭越之罪,高启愚也赎罪了,作为张居正的嫡系门生,高启愚的能力,是极为出众的。
“先生,朕记得刘汉儒,不想高启愚重蹈覆辙。”朱翊钧说起了一个名字,刘汉儒,三都澳私市的罪魁祸首。
刘汉儒是那种典型的循吏,闯祸都是弥天大祸,礼部右侍郎陈经邦庇佑刘汉儒,发现根本兜不住,完全没想到刘汉儒能把天捅个窟窿出来。
刘汉儒太能干了,私市的规模之庞大,超过了陈经邦的想象。
刘汉儒死了,但他的教训还在,这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升转,内心生出怨恨来,但凡是搞出点动静来,都是天大的动静。
“陛下,高启愚不能重用。”张居正十分执拗的说道:“启用他,别人就会觉得高启愚可以,我也可以。”
朱翊钧无奈,这个疙瘩真的解不开,高启愚只能自求多福了,王一鹗能在顺天府丞的位置上耽误十年之久,高启愚恐怕要在这个鸿胪寺少卿的位置上,一直待下去了。
最后还是定下了王希元回京做顺天府尹。
王希元近期也要回京述职,主要是关于对东吁用兵,需要王希元作为云南地面的人,到京师说明情况,不日就可以入京,倒是不耽误事儿。
朱翊钧觉得高启愚更合适,高启愚久在京师,对京师的情况更了解,王希元刚回京,又要熟悉一段时间,最少半年内,才能把庶务理顺。
廷议仍在继续,国事极为繁杂,朱翊钧已经能够熟练的处置这些庶务了,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王次辅啊,朕有个事儿不明白,王次辅肩上那么多的担子,尤其是那些个工程,是怎么做到井井有条的?”朱翊钧问出了自己一直想问的问题。
王崇古负责的鼎建大工,都能如期甚至是提前完成,而且工程质量也很有保证。
这么多的工程,王崇古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
“陛下问这个啊,其实也没什么,非常简单。”王崇古笑呵呵的说道:“臣不是那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只要能把活儿干完,臣就不会过分的为难,估计是这个原因吧,所以都能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
“朕知道,王次辅之前说到过,鼎建大工唯二之事,工程质量和向下分配。”朱翊钧十分认可的说道。
王崇古之前就提到过这两件事,海瑞在鼎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