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刘邦为何提及此事。
“当初我在芒砀山落草为寇时,沛县县令跟你说他也要起义,让你去芒荡山迎我入城。”
听到此事萧何恍然大悟。
看着萧何豁然开朗的样子,刘邦笑了笑,用手指了指他说道:
“看来你明白了,当初要不是乃公多了个心眼儿,你我二人早死在沛县县令刀下了,哪还能有今日?”
“你能看出当时秦国已经是土崩瓦解之势,你认为其他的地方起义之人先杀当地县令,沛县县令就会害怕的跟我们一同起义。”
“但是你忘了,他是秦朝的官员,他享受着秦朝的利益,利益蒙蔽了他的思维,你看到的是土崩瓦解,他看到的是疥癣之疾。”
刘邦向后一仰放松着身体,看着天幕喃喃说道:
“赵高,项羽,绿林军,刘縯,都是如此。”
“一个想着眼前的利益,一个自恃自负。”
“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他人。”
“相比之下,文叔却是头脑清醒。”
“头脑不清,是成不了大事的。”
……
曹魏·厉公时期
“昭儿,知道为什么当初明帝总是派我去挡诸葛亮出祁山吗?”
头发白,一脸褶皱的司马懿窝软榻里。
看着天幕向身边垂手恭立的司马昭问道。
“父亲,孩儿不知。”
“因为,你爹有自知之明。”
司马懿追忆起往事。
“我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这是事实,那时候真枪真刀的上阵硬拼,曹军确实不是蜀军的对手。”
“但打仗拼的不只是眼前的得失,还有身后的国力和人心的对抗。”
“诸葛亮是不世奇才,但就算他再厉害也无法算好一切,无法让蜀国以一洲之力鲸吞天下!”
“那他还六出祁山,这岂是明人所为?”
司马昭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这么坚持。
“呵,当然不是。他啊……是个傻子……”
窝在软榻里的司马懿,声音细若蚊呐。
“他是个名垂千古的傻子,我不一样。”
“我是个聪明人。”
“会是一个遗臭万年的聪明人。”
“但遗臭万年又如何?我成功了。等我死了,也看不到后人骂我。就算掘我坟我也不会气的跳出来。”
“名垂千古又如何?他失败了……”
“这世界也不会再有第二个诸葛亮了……”
……
【刘縯认为刘玄等人需要仰仗他攻城略地,所以不敢害他。而刘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