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办。
王文龙被关到厢房里等了一会儿,那典簿才通知王文龙可以走了,典簿压着他进大牢,后面还跟着一堆衙役抱着文件书本。
……
翊坤宫。
郑贵妃正在翻阅一本诗集。
她当年被选为太子妃时的确是因为年轻美貌,但如今也四十多岁了,她保养的再好也比不过年轻小姑娘。
后宫之中郑贵妃知风情秉月貌,文艺修养又好,和万历皇帝是真有点感情在的。
郑贵妃并不只把自己当做是万历的姬妾,文官们对于郑贵妃“媚主”的批评中,就写过她对腕力的态度。两人少年夫妻时,郑贵妃和腕力极为亲密,有时会抱着万历的脖子,揉他的头发。这样的夫妻感情若是放在普通人家里,说不定是亦庄家化,但。郑贵妃和万历的无奈之处在于皇帝和贵妃并不只是亲属关系还是他们的工作。
用工作关系谈恋爱,任何行为都会被过分审视。
比如当年河南遭遇水灾,首辅王锡爵写了一篇《劝请赈济疏》请求万历发内帑之银赈灾。万历皇帝回复的上谕中表示:他在看折子的时候,皇贵妃正好在侧,郑贵妃询问水灾情况,听说了灾区的惨状之后,她自愿出钱五千两赈济灾民。之后宫中再有捐赠的也一并发出。
这事情若是放在普通人家,肯定获得一片赞誉,百姓会觉得老爷和小妾都有良心。
但放在万历身上,大臣们的第一反应是:为啥皇帝看折子的时候郑贵妃会在旁边?
郑贵妃其实修桥补路的事情没少干,河北安国的伍仁桥就是郑贵妃出钱修的,一直到王文龙的前世,依旧轻盈而坚固,方便了百姓几百年。
但郑贵妃总是得不到好名声,后世有些人评价“郑贵妃亦非有阴鸷之谋、干政夺嫡之事”只是因为“恃宠溺爱”,“遂滋诽谤”。
甚至万历皇帝也是其中的推动者
比如此时民间流传“大高玄殿盟誓”的故事,说万历皇帝在朱常洵出生之后带着郑贵妃去紫禁城的大高玄殿立誓,将来要立朱常洵为太子,还“写下手书放于玉盒”“贮郑贵妃处为信”。
此事绝对是谣言,但是在民间传的人尽皆知,还被许多文人写进野史之中。
万历皇帝就算辟谣也不会有太大效果,因为大高玄殿的谣言很可能就是东林党传播出来的,这段谣言让满朝文武都十分紧张,自然加强维护朱常洛的力量。
后来万历皇帝立朱常洛为太子,百姓也疑惑郑贵妃有“玉盒盟誓”为什么不能威胁万历?因此怀疑故事是当年文人造谣。
反对福王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