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能将水泥推广出去。
作为建阳孩子,直到王文龙小时候还有逃大水的经历,他还记得九十年代市区繁华地段的房屋售价很低,因为家乡老人都认为沿河的繁华地段每年夏天都会被水淹,买回来住的不安全。随着国家大力投资水利建设,到王文龙上中学以后,逃水灾这件的事情才渐渐成为记忆。
这年代的建宁百姓不是不知道建大堤的重要性,但是本时古代的大堤都是用泥巴和条石做的,哪怕是条石大堤,没有水泥抹缝的情况下也十分不坚固,过上几年时间,随着石缝中长草,石头堤坝就会渐渐崩解。相比之下水泥大坝的成本和耐用性都有足够优势。
斗埕村保正听了却为难道:“若是要建窑烧制那水泥,还要以此建大坝,所需的钱财恐怕不少吧?村里刚刚受了灾,大户们恐怕出不了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