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砍斧凿都不怕,更别说浸水了,把个村子护的铁桶也似,便是比今年更大的大水也不用担心。你说建阳先生的本事还了得吗?”
林发金之前也听说过斗埕村在修大堤的事情,但却没想到这大堤居然只用一个月就修好了,而且有了斗埕村本村的人现身说法,这故事的真是程度瞬间变得令人惊讶。
“难道这次真是打算给整个建宁府都修上大堤?”
也有人回忆起他们之前听的宣传:“若照此所说,这大堤要从城北的华西村一直往下修,修到汇入闽江的河口上呢。”那匠头其实也就比他们早上工地了半天,但他自诩有在华西村修造水泥大地的经验,住的又比这些南边的百姓更靠近府城,便有了吹嘘的资本,一脸内行的说:
“闽江的入河口那得到延平府了,咱们是修不过去的,但一直修到大历是肯定的,建江最是凶险的一段这次大工后都要给它保护起来。”
众人瞬间惊讶:“那此后我等家乡岂非不会受灾了?”
也有人住的比大历更往南,却也念叨着说:“河堤虽修不到我们村,但修到大历,以后起大水的月份我们就到北边去投亲戚,总不至于像今年一样发起大水,跑都没法跑。”
大家都是心中激动,身处建江下游最凶险的河段,每年汛期建宁百姓都是心惊胆战,今年的大水许多人想跑都没地方跑,在场不少人家中都有人被淹死。
匠头道:“这工程有利于咱们子孙万代,而且工地上给咱们赚劳力都开有工资,哪怕是女人孩子老人来干活也都管饭。这本就是给咱们建宁人修的大堤,建阳先生心念桑梓来做善事,咱自己是不是更得上心?我能不把全家都带到工地上来吗?”
“老人孩子也管饭?”众人的关注点显然不在那些虚头巴脑的事上,而是惊讶于建宁府对于这次工程的慷慨投入。
林发金立刻便打算回去通知自己老婆孩子,让全家人都来大堤上干活。
不说这大堤修好之后能够让百姓免于水灾的大话,光是开工资和管饭就足以吸引众人了。
现在是农闲时节,老婆孩子在家里也挣不到多少钱,来这里修堤能省许多粮食,而且照匠头说,一个多月顿顿都能吃到煎鱼、豆腐,这饭菜的水平都赶上家里过年了。
林发金还不舍得自己回去通知,一天五十文钱呢,在老家哪能挣到?他打算同村的几个弟兄商量一下,选出一个人请假回去通知村里人。
王文龙这次修堤,在建宁百姓心中可是积了大德。
……
虽然有了水泥,但是这不过是替代石头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