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都能做到,当今天下也不是这般了……”
王图的语气颇为落寞。
这是因为他近日的遭遇。
王图出生陕西耀州,东林党人。
客观来说,东林党里正直之人是不少的,王图就是其中之一。
他为官清廉,著述颇丰,在学术上很有地位。
但今年的东林党争,却不免把他牵扯进去。东林党无法让李三才入阁,便又看中了在士林之中颇有声望的王图。
他们塑造起想让王图入阁的言论,立刻引得三党反击。王图和负责京察的孙丕杨都是陕西同乡,王图的兄弟王国、孙丕杨的同乡孙瑭也在朝为官,三党便指责王图和孙丕杨为“秦党”,接着造谣孙丕杨和王图把持京察,宣传“欲去富平(孙丕杨的老家),先去耀州(王图的老家)”。
王图挡住了流言的攻击,反对者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直接造谣王图的儿子“贪污巨万”。
万历皇帝就此事派人调查,发现完全子虚乌有。
王图家很有钱,早就积累够了,没必要贪污坏名声。
且王图的儿子也就是个县令而已,到任以来经手的经费都没有一万两,咋能贪污巨万?
其实是因为王图兄弟在京城中节俭出名,三党造不了他的谣言,便把罪名罗织到在外当官的王图儿子身上。
身负这样的指责,加上东林党在京察之中失势,眼看王图接下去的官会越来越难做。
现在隔三差五就有人上疏污蔑他,王图真的是对官场寒心了。
后来在天启初年,东林党因为拥立之功大量被启用,凭借王图的地位,只要他愿意出山,定然是被重用。但他却一直等到天启三年,在各方劝说之下才愿意出来做官。
转年遭到魏忠贤弹劾,王图立刻就回家。
王图悲观的道:
“古人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然而又真正有几人能够以史为鉴?”
王文龙摇了摇头,笑着说:“那是因为过去人读历史的方法不正确。”
“他们只以为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古代发生的事情,学习古人的做事办法。”
“然而时移世易,古代的方法放到现在怎么能够实行?”
“真正以史为鉴的办法,应该是参考过去发展的事情,总结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此判断未来将要发生之事的走向。”
“我的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是以此目的而写。”
王图思索半天,总觉得悟了又没误。
制度史、社会螺旋变化上升这样的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