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到了万历皇帝背刺政治盟友的手段。
而且他还不能撂挑子。
即使万历皇帝在这事情中捞钱,改漕为引,也绝对比征收了辽饷要好。
还是那句话,国债会先割到富人,而辽饷必然对最贫苦的百姓大刮地皮,会直接导致大明饿殍遍地。
“没有别的办法了?”方从哲问。
王文龙无奈摇头。
方从哲深吸一口气,着急道:
“可若是如此,漕运公司这个包袱非但没有铲掉,还背得更重,过上五六十年,不又是一个百万漕工?这是遗祸将来之事啊!”
“五六十年?”王文龙苦笑,他竖起三根手指,“没有漕粮改海,顶多三十年,粮引必坏!届时的木引粮引,就如同今日之大明宝钞,到时候想再发国债都发不出来了!”
三位阁老闻言都是大惊。
他们想不到王文龙对于漕运改引的未来如此悲观。
三十年,在场之人,如果活得长的甚至都能看到此事结局。
王文龙对自己的判断却十分有把握。
历史上的大明没有经历过漕运改革,但满清改了。
改了二百多年,一直到1901年,大清差十年就完之前,漕运才终于被废除。
漕粮改海,要动的利益集团之庞大,远没有阁佬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没有万历皇帝想象的那么经得起折腾。没有巨大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想都别想。(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