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葡萄牙国史》卖的好,但总是心中觉得有些不足。
自从阳明心学提出至今已经快八十年了,心学在士大夫之间早就不被看成一种怪异学问,而是被当作此时儒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高、顾三个人的思想基本都杂揉了心学和理学的部分,李贽已经是上一辈的人,他的思想来自发扬王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三大宗师也就剩他一个,如今也已七十多岁,渐渐进入老神仙的状态。
而高攀龙和顾宪成倒是还年轻,都杂糅理学心学,但是比较偏向于理学一派,同时推崇朱熹和王阳明。
其实这些人的思想在这时分成诸多学派,看起来非常复杂,但是在王文龙的后世简单哲学教材里,都可以套上一句:唯心主义。
理学认为天下的本质是天理,一切事物都是因为天理而出现的,由此生出一大堆指导人类生产生活的规则,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心学也认为天下的本质是天理,但这个天理不在死板的君臣父子而是存在每个人的心中,人的良知啥的就是天理,一切的事物都是由人的良知所存的天理出现的,由此又生出一大堆知道人类生产生活的规则。
但伱要多问一句:为什么天下的本质是天理?这些理论都只能给你循环论证。
而王文龙的所有作品却都透着另一个思路:天下的本质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观察到了一些现象,总结出了一些理论,这些理论重复可实践。
所有理论都不是我坐那儿想出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至于这天下的本质是天理、是佛爷、是三清,还是耶稣基督,都无所谓,反正我这条理论就是真实可行。
……
这种朴实但有效的思想在王文龙过去的作品中只是隐约的体现出来,但是到了《国富论》之中则是根本掩盖不住的大量出现,估计等《国富论》写完就会让这时的人体会到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强大,定然引起轰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