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报名字都是公侯家的世子之类。
这些京城中的勋贵多半是自己找人托关系弄来请帖参加会议附庸风雅的,不过因为今天与会人员评级太高,所以许多勋贵哪怕找了关系也只能坐在后排。
大家等了一阵,李廷机等大员也相继到场。
乐师演奏起宴会的音乐,场上众人都将目光转向场中高台。
这本就是衙门官署的配置,而在今日,自然成为甲骨文研究会的讲台了。
董其昌拿着一封讲稿走上台子,对众人做去年甲骨文研究会的研究报告。一开篇便是一大通的歌功颂德,从万历皇帝、太子以下,将所有阁臣全夸了一遍,感谢他们去年对甲骨文研究会的关心。
接着便是报告去年甲骨文研究会三次大规模现场考古活动,以及在辽东安阳长寿的两个考古站的运营状况,最后董其昌总结道:“甲骨文研究会意在发扬国故,虽获得圣上支持,又得诸公鼓励,还有不少仁人义士慷慨解囊。然而本会之工作于中华灿烂之文明研究不过是一发轫,考古之事业还在久久为功……望研究会成员都能勉励向前,方能不负今日天下于我研究会之期望!”
董其昌的话说完,便是众人对甲骨文研究会的去年报告作询问。
许多人也没经历过这场面,几个胆子大的不东不西的问了些问题,董其昌倒是非常仔细的一一作答。
其中便有一人问道:“香光居士,去年甲骨研究会最大之支出在何处?”
董其昌回答:“在红山考古,去往辽东费在三千两以上。”
此数字一出,众人都是惊讶,未了解过考古过程的人难以想象:一群人去辽东转转又不买货,哪能到这么多钱?
董其昌道:“去年最大的红山考古乃是石公组织,便由他来向各位分说。”
范允临跟着走上讲台,对众人解释说道:“辽东山高水远,且考古点到入秋后便被大雪覆盖,为了保护我们所研究的遗址,去年先在遗址上修了许多房屋,且此地靠近边关,常有戎狄骚扰,我等去考古之时还要一笔不小的安保支出……”
范允临对于考古过程的讲解吸引了不少人的兴趣,许多人还没去过考古现场。第一次听说原来考古时会要在人家墓葬坑上面盖房子,那房子不住人,就是为了保护考古的坑洞不受雨水侵蚀。
而边关的情况也引起众人好奇,范允临一一做了解释,最后说出各项支出的数字,其中最大一笔就是安保支出,其包括了给镇夷堡的千户所装备新武器,疏通当地关系,雇佣卫所兵护送等等——居然了一千五百多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