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麾下暂时没有外调来的军官和老兵部队。
因此,五百主谷璞,隔着个千夫长的级别,仍归曲候许义指挥。
倒是昨夜临时加派的出城部队中,新任曲候许义的部属比较多。
许义没有足够的兵员,还是谷璞没有补充新兵的原因之一。
又又又一次加派的出城队伍中,谷璞之前的百夫长、王百夫长等人都在。
……
眼见战争规模随时都有可能扩大,谷璞不再像之前一样,小心翼翼,而是大刀阔斧的前进。
一大早。
聆听过新曲候许义的指示和战斗总结。
谷璞回营立马召集了所有人马,全军出击。
“左什、韬什……翊什、禁什……”一道道命令自谷璞口出吐出,十二什人马紧随命令奔赴自己一什的目标。时日渐长,他对一百多人的部署指挥,愈发得心应手。
如果你去研究历史,你会发现,每个王朝开国皇帝麾下的文臣武将,大多是一个地方的,是这个皇帝此前一直接触的人。
那么,为什么这些能臣猛将,就扎堆搁那待着呢?
实际上,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缺乏人才。
只是在和平时期,很多“战争”方面的人才被埋没了,你即使学得满腹韬略,习得绝世武艺,甚至是精通“帝王之术”,也统统只能成为“屠龙之技”,无所用之。
只有乱世,才能出那些名垂青史的“英豪”。
而这些“英豪”,也是在一次次的进阶中,慢慢摸索、不断试错、学会总结出了青史留名的才能。
当然,大浪淘沙的时代,也会淘去很多没有学会总结的庸才。
每天接连几次的战斗,谷璞从对十二人,到二十几人……一百四十人的部署、指挥能力。
自然也都是在一次次的实战,以及在他人身上学习,得来的。
包括左右骁翊十二个快速晋升的什长,也是如此。
从三人小组,到伍长,再到什长。
每一次晋升,又何尝不是一次能力的增长。
谷璞发现,他从出任百夫长第一天就开始效仿实行的“战后总结”,真是个好东西。
尤其是对他和左右骁翊这些在军事上一窍不通的人来说。
虽然前世他读过如: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但是,每个字他都认识,写一起他看不明白呀。
即便是还有古文翻译注解。
阅读理解,阅读没问题,理解很困难,非常困难。
……
三天,转眼即逝。
谷璞已经将探查的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