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与皇帝近距离接触的,实际地位要比同品阶的官员高的多,虽说从晚唐以来,这官衔已颇为泛滥,然则还是挺吃香的。
且最重要的是,郑珏与他一样,皆曾为李唐效过力,李振自不提,其曾祖父就是唐代宗、德宗朝的名将李抱真,说起来若按照血缘论,李振当为粟特族,祖上应姓安,这一‘李’字还是在肃宗朝时的赐姓。但到了李振这一代,却是已不大感念什么李唐皇恩了,他自己更是做了朱温篡唐的头号操办人,姓李对他而言反而不是什么殊荣。
而郑珏,乃是昭宗时宰相郑綮之孙,河南府判官郑徽之子,曾在昭宗朝中过进士,任监察御史,作为名家之后,又为唐臣,郑珏能在种种祸乱中留命到今日,还能于朱温身前谋一个右补阙的官,自是有人保了的。
但这一人却非是李振,而是河南尹张全义(52章、60章有出场),张全义曾在昭宗时期割据洛阳,然因善抚军民,发展生产为朱温器重,故从投靠朱温以来,一直为河南尹坐镇洛阳,而郑珏之父正为张全义之判官,所以郑珏才能够在朝代更迭中幸存至今。
至于李振这一极度嫉恨李唐君臣的人,为何会信任郑珏,甚而将这一要差交予给后者,便是因为郑珏与他一样,皆是数举进士不中,郑珏这一进士身份,又是因为张全义“念珏属有司,乃得及第”,也便是走后门才得了一个进士及第的名头。
同为天涯沦落人,在一番惺惺惜惺惺中,李振自然对郑珏大有好感,平素在汴梁就对其多有笼络,此次来河北带着郑珏,也是存了让其镀金而后回朝廷后好扩充党羽的心思。
这会,他眼见郑珏安然入了燕营,在心下暗赞没看错人之余,他却是已经在权衡利弊,思索待萧砚愿意与他谈判后,当要如何割舍抉择。
局势如此,萧砚为刀俎,他为鱼肉,肯定是不能再怎么怎么要挟萧砚了,唯有让萧砚保得他一条性命,而后让幽州在他手中能够坚持到汴梁援军来而已。
若是萧砚再咄咄逼人一些,只要能保得他的性命让他能够安然回返朝廷,便是舍了幽州也不是不行。
只要他能够回去,凭借自己的手段以及冥帝暗地里的帮助,老老实实的周旋个几年,待朱温念起他的好的时候,重新复起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虽说是重头来过,或许还要不得不割舍许多东西,例如冥帝那边,以往他还可以借着身份抬高价位,从此以后说不得就要仰冥帝的鼻息过活,以及在朝廷中的政敌,例如以往被他打压的一些文武,从此以后必然也会反过来拼命打压他,尤其是一直被他暗暗嫉妒的敬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