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铵是重要的氮肥来源,适用于各种土壤,可同时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铵态氮和二氧化碳。
侯德宝带领一批人从建国初期开始研究,一直到1958年,才正式研发出来联碱法制取碳酸氢铵。
并在1960年正式用于生产,在保障国内化肥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碱法制取碳酸氢铵的特点是,把碳酸氢铵的生产,与合成氨原料气脱除二氧化碳,两者的过程结合起来。
称之为联碳法生产碳酸氢铵,这個方法简化了流程,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投资。
从1958年研究出来这一方法开始,众多专家通过对碳酸氢铵物性的改进。
在80年代初,其产量达到了国内氮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这段时间,韩英一直在跟着老师侯德宝,研究碳酸氢铵的制取办法。
现在是1953年春,距离联碱法制取碳酸氢胺,还得要5年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韩英作为侯德宝比较优秀的学生,知道研究制取碳酸氢铵的课题里,有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了,也清楚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他现在正在忙活的,就是研究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如果在制取碳酸氢铵的课题里,总共有100个问题。
那么目前他们这个课题组,已经解决了其中10个问题,还差90个问题没有被解决。
预估在五六年之内,才能将剩下的问题全部解决掉,正式的开始生产。韩英知道这个课题做成功之后的意义,它可以提升国内的化肥产量,从而增加每亩地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
韩英现在研究的,就是那90个未解决问题中的一个。
可是这一个问题困扰了他很长时间,一直在用理论和实验来验证,却始终找不到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正确思路。
哪怕是凑合一点的办法,也找不到。
这一个问题是比较关键的,只要能够解决,那么后面好几个未解决的问题都有了明确的思路。
这个课题的研究进度,就能前进一大截。
“还是先吃饭吧,你再嘴硬也顶不住肚子饿呀。”
韩培英好心的劝导。
最终,韩英还是被说动了,走到餐桌前坐下。
看着桌上的四道菜,外加自己眼前这碗面条。
一道道的都非常诱人,勾人食欲,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快吃吧,王师傅的手艺高着呢,你肯定没吃过这么好吃的。
等吃饱喝足再去忙活你的工作,也来得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