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雍无奈地说道:“文和此次太过激进,或许会惊动士族代表,若士族代表前来,玄德你可以带此人前去太常府.”
“士族代表..太常府.”刘备喃喃自语,脑海中思绪万千。能够担得起士族代表这个称呼的人,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眼前最符合的人,难不成是——荀彧?
亲自将简雍送出大将军府的刘备,把简雍的话语牢牢记在了心里。他并没有去太常府问个究竟,而是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政务当中。不久之后,一个熟悉的人果真造访了大将军府。
“大将军”
见荀彧到来,刘备快步相迎,“原来是文若啊,请请请,里屋请!”
“大将军,我”荀彧欲言又止。
有了简雍代为传话的刘备,不难猜出荀彧此行的目的。荀彧出身颍川士族,如今的庙堂上荀彧是颍川士族中权力最高的人,故而这一次荀彧不单单是代表自己,还是代表整个颍川士族。
至于荀彧态度为何看起来有些奇怪,如今的荀彧的的确确是个忠臣,他乐于看见大汉越来越强盛,并且愿意为之尽心尽力。但由于出身士族高门,维护士族的利益是他的根本底色。
“不管有什么要事,文若还是进屋再说,进屋再说。”猜出荀彧此行目的的刘备并没有一改之前热情的态度,他反手握住荀彧的双臂将其请进了书房当中。
甚至亲自为荀彧倒了一盏茶。
捧着茶盏,感受茶盏中传来的阵阵暖意,看着刘备满脸的热情,荀彧惭愧地低下了脑袋。
他知道刘备志向——让大汉一改之前的沉疴,救万民于水火。
并且为之奋斗至今日。
但是要做到这般志向,免不了与士族的利益发生冲突。
荀彧打心眼里不想看到这种事情发生,只可惜该来的总会来。
就譬如这次的经典以及度田风波
刘备坐到荀彧身旁的椅子上,他没有欲盖弥彰,而是坦言道:“文若,我知道你心中的忧虑。文和的手段虽然有些冷酷,但改革之事迫在眉睫,若是不趁着现在改革,等到沉疴集中爆发,那就为时已晚了。”
“大将军,但士族当中不乏忠义之士,不缺宁死不折之人。贤臣良将不在少数,功臣更是比比皆是。如今朝堂不惜用重新注释的典籍取代士族的家学,如此一来不是寒了天下士人的心吗?”
“文若,此言差异。袁氏号称天下仲姓,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氏把控着家学,想要实现胸中抱负的寒士或是投机的官员都只得投身于袁氏。结果袁氏竖起反旗,青州百姓苦不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