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同之世,大同之世,连一孺子都知道子贡赎人的故事,了不得,了不得啊!”
书写拜帖之人竟然竟然是阎忠!阎忠是谁?那可是几十年前赫赫有名的凉州名士啊!
也没有了年轻时那样的野心。
单论关羽纸面上的军力,怕不是都能占地为王。
“忠,在此谢过上将军了。”
关羽给足了阎忠面子和里子,如今的关羽官拜上将军。论地位和实权,放眼整个大汉都找不出来几个。
结果皇莆嵩严词拒绝,阎忠慌忙扭头就逃。少年摇了摇头,“师长说贤才不应该拾取路边之物。”
“古代有个国家叫鲁国,鲁国有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我觉得老先生是这个意思,我就收下了.”
笑着笑着阎忠剧烈地咳嗽了起来,护佑在旁的乔装兵卒一个轻轻拍着阎忠的背,一个递给阎忠水囊。
阎忠笑着拿出了一些铜钱,说是谢礼,少年大大方方地收下,没有推辞。
“多多谢。”喝完水的阎忠,状态好转了不少。
阎忠笑道:“你倒是聪慧,竟然能记得这个故事,去吧,去吧。”
这样的大汉,谁又愿意让他乱起来啊!
哪怕是报备也要去一趟县衙,祭酒相信阎忠的能力,但在此之前祭酒也不能对阎忠打包票。
再拉近视野,水泥铺设的宽阔道路上出现了孩童的身影,扎着总角的少年有的嘴里唱着九九歌,有的嘴里哼着“人之初,性本善.”还有的跑到阎忠的面前,常年身处天竺的阎忠下意识以为少年是来讨要吃食,他一边笑着说等等,一边朝着怀里摸去,却不料这一摸却摸了个空,钱囊不知不觉间不见了.“老先生,您是不是掉了钱囊?您看那个钱囊是不是您的?”少年朝着阎忠身后指去。阎忠仔细一看,还真是他的钱囊。
放在过去阎忠或许还有辅佐关羽的心思,但这些年贵霜之行,让他看透了很多事情。
阎忠好奇地问道:“你大可不必告诉老夫钱囊,完全自己取走钱财啊。”
数日之后,汉阳第一小学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