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运输,由沿途东夷部族充当中间人。
双方之间的矛盾,比官府与高句丽部族之间的矛盾还要大。
曹操商队出现在外东海,高句丽自然喜悦,但也影响到了征夷幕府在港口、沿途税关的收入。
徐庶回答后,静静等候自己的命运安排。
至于去大司马幕府当长史,他怀疑大司马拜前长史伊籍为廷尉,就有引诱他的用意。
大司马与伊籍是旧识,伊籍担任南乡郡守时,堪称大司马最稳固的后方。
别说廷尉,就是未来拜为三公,封县侯,也不会有人质疑。
大概率自己去当长史,未来也会留在朝廷,在公卿职位中来回转迁。
大司马执政最大的优点就是稳定,就任后职务稳定,哪怕日食这样影响巨大的天象,也不曾免除一位公卿。哪怕做做样子,大司马都不肯。
大司马唯一的让步,就是回归刘氏,下半年八月时进位魏公。
至于未来国号变化,只要不是秦,那就不存在什么问题,是魏是梁,又或者陈,都是可以接受的。
到时候刘备也得前往关中参与典礼以示庆贺,征辟一些刘备部属去朝廷任职,也能理解为示好,表示诚意。
进位魏公,封国自然是魏郡,魏郡就在袁尚手里。
留给袁尚的时间不多了。
进位魏公后,大概率就会在天气转凉时用兵河北,全取冀州。
徐庶思索之际,刘备又说:“大司马器重元直,这是好事。”
徐庶不舍:“主公……”
刘备笑着安慰:“辽东非我所爱,瀛洲亦非我所爱。我等中土之士,远走海外,是何道理?”
说话间,刘备看着室内火墙附近,那里生着一片新绿。
是麦芽,浇水保温,不需要晒什么阳光,冬日也能给室内提供一些绿意。
长的差不多了,就能拿去喂马。
这是关中这个冬季开始流行的室内绿植,马匹冬季本来就要吃麦子。
萌发后,观赏之余再喂马,似乎效果很不错。
刘备是真的厌烦辽东漫长的冬季,先遣船队已经在瀛洲西岛建立港津据点,动不动就地震,让他们怀疑瀛洲列岛可能建立在几座巨形大龟的背上。
虽然瀛洲西岛南部冬季温润,可刘备就是不喜欢那里。
两个女儿嫁给黑熊,很快就能抱外孙了,他若带着部属迁徙海外,岂不是与曹操成了一类人物?
所以他不想走了,还要积极融入新朝。
至于在海外称王做霸……难道留在中土,他就能受委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