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元寿改制,刘欣崩
徐华若有所思,这倒是他想的浅一点了,陛下现在确实非常抗拒立太子这件事。
其实和王莽想象的有些出入,刘欣不愿意立太子并非是不想接受自己即将英年早逝的事实,正好相反,他非常清楚,也早就没有什么留恋的了。
明白自己注定无法缔造大汉的中兴盛世,所以才将所有精力全都放到了夺权上面。
为下一代君主铺路!刘欣自己已经走了很长弯路了,虽然说这才继位几年而已,但其中经历的确实非常之多。
有很大的语气成分在里面,因为之前有着掌握舆论朝政和地方的徐博全力支持,加上王根王商等王氏五侯早死,所以才完成了中央集权。
其中但凡出现一点纰漏都不行,留给下一代的可能就是个烂摊子了。
中央瘫痪,地方听调不听宣,这就是厉帝刘骜刚刚下台时的样子,因为逼宫的缘故,导致整个基层都崩溃了。
最终,还是刘欣继位,放权给刘氏子才勉强解决的,通过任命州牧来解决地方问题。
实际上,刘欣不立太子的真正原因是他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再努力一把,看看能不能生出个皇子出来。
虽说大家都姓刘,都是一个祖宗,可亲疏还是不一样的。
自己的儿子才是真正继承人!
这种做法徐华是不认的,多年来刘欣都没有生出皇子来,事关国本,绝对不能赌博!必须早一点定下来,群臣才知道自己辅佐支持的对象。
能只能省略掉不必要的内耗。
更何况就算生出来又如何呢?主少臣疑,大汉不又要经历一场浩劫吗,上一次的儿童皇帝是谁?前少帝和后少帝,太好吕雉垂帘听政,把持大权。
刘氏江山差一点就不保了,要不是有功臣和诸侯相助,吕家是有希望篡位成功的。
所以小皇帝若是上位,那么定然是太后主政!不过这个太后并非先帝之妻赵飞燕,而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在法统上更加占据优势。
景帝病死后,国家的话事人也不是王太后,而是太皇太后窦漪房。
这不还是随了王莽的意愿吗?王家重新上台,被“推举”为大司马的可能性相当高,竹篮打水一场空。
掌权者不过是从王凤换成了王莽。
“唉……知道了又能如何呢?我还能杀了他不成。”
徐华颓然道,他不是没想过派刺客除掉。
只是这家伙已经今非昔比了!堂堂太学博士,皇帝提名的首席博士,如果死了那影响将不可估量,那些激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