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明白对方的用意,怎么可能会那么好心,无法就是想削弱徐家在荆襄的影响力,再把扬州刺史朱春拉拢过去,南方也就基本脱离绝对掌控了。
同时也有向地方法家派示好的意思,毕竟王莽是儒家人,法家肯定如芒在背。
但未必就是祸事的,主要还是看后续操作的怎么样,辅政大臣就必须回京辅政吗?如果荆州继续出了乱子,那么徐忠作为车骑将军继续留在荆州平乱就是合理合规。
假装盗匪嘛,反正朝廷又核实不了,那里是徐家的地盘,外人寸步难行。
所以,只要运作的好,照样是好事,徐忠能够以此为契机,在荆州远程操纵国政,关键时刻他的站台更是至关重要。
有兵权的人自古以来都是要么争取,要么消灭,既然消灭不了那就只能争取或者敬而远之了。
所有,徐家对地方不可能放手的,徐华其实很清醒,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能赢,王根当年为什么无动于衷。
当年父亲死时,徐忠在南阳驻扎了数万军队,王根投鼠忌器,就并没有抓住这个好机会。
“嗯…那就遣人去请新任大司马王莽吧,这储君应该早点定下来,诸位辛苦一下,不能再拖下去了。”王政君显得有些着急,她不能再容忍变量出现了,有了小皇帝在手,自己的地位才更加稳固。
到时候,就算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徐忠也不敢草率行事,如果起兵进攻长安,那就和造反无异了。
………
太学,儒学院。
此时,大规模招纳学生刚刚结束,穿着儒衫的学子来来往往,来自天南海北,到处的人都有。首席博士王莽站在高台上,看着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生们无比满意。
这都是大汉的未来啊,也是他坐稳位置的依靠,只有得到了儒生支持,才初步拥有了与徐家抗衡的资本。
就在这时,大批穿甲的精锐士兵骑着骏马来到府门之外。
见到这副阵仗,刚刚还嘈杂不已的人群顿时就安静了,肃然的立在旁边。
这个时代,接受圣旨不一定要跪着,可以跪也可以不跪,纯看个人态度。
王莽也慢步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博士。
为首的宦官举着圣旨,大声宣读道:“太后懿旨道,新都侯王莽接旨。”
见状,王莽立即俯下了身子准备。
新都侯是他父亲王曼的爵位,身为长子也就顺理成章的承袭了,毕竟堂堂前大司马,怎么可能没有封爵在身呢。
“新都侯王莽品行绝佳,早年担任司马立下了赫赫功勋,深得爱戴,今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