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向王政君:“太后臣想要一个解释,想替我大汉千万百姓,以及这满朝的文武大臣要一个解释。”
气氛再次剑拔弩张了起来,徐氏的党羽纷纷开始谴责起王莽,并且赞同徐真。
而那些想要投靠王莽的臣子则纷纷开始与之争辩起来,想要以此为投名状,特别是之前董贤的人,争论的更是面红耳赤。
“肃静!”旁边的宦官吼了一嗓子眼子,最后在徐华王莽两人的眼色之下,安静了下来。
基本上焦点还是围绕着广阳王刘向和中山王刘箕子上,开始阐述起各自支持者的好处。就算中山王还不到十岁,这些文人也依然能给说个天乱坠。
不得不感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徐太常,我当然可以给你一个解释,但你可能并不会接受,毕竟我们之间的治国理念并不相同。”
沉默许久的王莽说话了,虽然对方的质疑正中眉心,可他也是不能承认的。
难不成真的说自己支持刘箕子是因为想要自己掌权吗?傻子都不会真的说出来,所以必须赶紧掩盖,虽然根本说服不了徐真。
但,你堵住天下人的嘴就行了。
“首先,中山王虽然年轻,但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可塑性很强,一片空白,可以随意在上面刻字,只要教导得当,那么好大喜功的毛病也就不会有了。”
“其次,新帝刚刚继位定然是雄心勃勃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而这就可能导致出现乱子,只有让众臣帮助辅政,平稳过度,这才是正道。”
“这就是我拥戴中山王的理由,这几点就足够了。”
其实这些话还是意在拉拢别的臣子,让他们分清楚,皇帝究竟是年长好处大,还是年幼好处大?!
确实没理,当年吕太后立前少帝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自己专权。
“太后,王司马所言不无道理,广阳王的性格太冲了,老臣以为成为君主还差些火候,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那还不如让年幼的中山王试试,就算不行,也有太后和诸位兜底。”
“不是吗?当然,广阳王也有广阳王的好处,凡事都有它好的一面和坏一面嘛,不过老臣还是更愿意支持王司马。”
这时,同为四辅臣的大司空孔光表态了,公开站在了王莽那边。
孔光之所以这样,其实是真觉得年幼君主好,他惧怕再出一个厉帝,到时候国家怎么可能受得了呢?所以还不如让年纪小的孩童上去呢。
最起码不会乱搞,国家能修养生息一段时间。
当然,也有王莽是儒家首席博士这个原因在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