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这么多的利民政策,更是事半功倍,如今已经超越了徐家,成为大汉最有名望的人。
毕竟两徐每次大旱都会出粮出地赈灾,大家已经习以为常,感觉就没那么明显了,人性就是这样,会因为某些小恩小惠而产生好感,但长久的恩惠却视而不见。
在这种空手套白狼之下,王莽在民间逐渐积累起了高大形象。
“这家伙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景公府邸,徐华的亲信徐利有些恼怒的说道,他并没有官位在身,掌握着情报。
所以对民间的变化更为清楚,王莽的亲信不断以王家的名义分发土地粮食收割名望,但这些东西是刘氏的!
连一点代价都没有亏,简直是厚颜无耻到了极点。
徐华抬起头,默然道:“他所图恐怕不小,想掌权何必要争取这么好的名声呢?我记得王凤可没做那么多。”
“而且你知道那些王氏属臣都怎么向太后上奏的吗,要陛下拜他为宰衡!宰衡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如果不是我极力反对,恐怕现在就应该称呼他为王公了。”
宰衡这个职位是凌驾于四辅之上,大概就相当于徐贞的太师!这才元始三年而已,势力就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看来太后的支持力度很大啊。
整个朝中,重臣除却徐家本家人外,居然毫无反对的声音!长安看样子是全线崩溃了。
其实也正常,无法避免,王莽本身就是首席外戚,四辅臣中有三个都是他的人,就算是拼人数也拼不过啊,徐忠退出有利有弊,好处是能保住荆扬交三州,坏处便是长安失势。
弊端算是初显了。
这家伙排除异己的流程很难反制,名望最高,身为天下大儒的孔光以大司空、少傅的监察权上表弹劾,众臣之首的王莽则是给太后进谗言。
一来二去那些明着反对的人几乎都被清算,就算还有人不服也只能憋着,敢怒而不敢言。
“唉…要我说,就清君侧算了。”徐利很是激进。
“够了。”徐华呵斥道:“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不要说,当今圣上是又太皇太后钦定的,合理合规,并无不妥。”
“现在起兵行所谓清君侧之事与那赵王刘如意叛军又有什么区别?”
因为家族在长安逐渐示弱,很多人相当愤怒和不满,认为王莽专权总有一天会导致大汉江山倾覆,这样一来,自家上百年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所以不只一次向徐华建议,伪造太后诏命以清君侧为理由起兵。
凉州的西北镇军都督府有十万身经百战的精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