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都知道,相权削弱是既定事实,丞相权太大了,甚至能够制衡皇权,如今中央集权的趋势面前不会允许其存在的。
大将军卫青也成功获得了重用,被加封了征蛮大将军,拥有了非常可怕的独立权,刘彻其实是有削弱意向的,想要分走徐家的兵权。
当年的卫将军徐工已经去世,几经辗转,巧的是新任卫将军也是徐氏,中央的兵权几乎都在徐氏手上。
所以边军就不能再给了,刘彻的确信任徐恭,但对徐氏还是有几分猜忌的,他虽然知道徐家六俊只剩其二,满门忠烈的事迹,但毕竟没亲手接触过,真正有所感触的仅仅是徐恭而已。
其实徐恭本人担忧的也是这个,他知道陛下是有意打压徐氏的,中央集权不允许出现一个集名望、军权、政权和爵位为一身的超级世家出现。
俗话说盛极必衰,这是肯定的,徐氏现在入朝为官的不过四代人,但其中已经有三代人居三公的高位了,其中小辈徐南已经是卫将军,三公也是板上钉钉的。还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徐氏极其得文人拥戴,创办“太学”,有教无类,不论门第就已经被人称为再世圣人了,就连刘彻的口碑也连带着变好,被无数文人吹捧。
刘彻是个好面子的人,对这个不排斥,但对同样得民心的徐氏就有些隔应了。
丞相府中,夜已经深了,晚风吹拂着,徐恭点着油盏还在批改地方奏折。
很多时候刘彻对琐事都是一股脑交给徐恭,所以很轻松。
“禀丞相,陛下有旨要传。”侍者在门外求见。
“进来。”徐恭抬起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虽然他有入朝不趋的特权。
侍者并没有宣读,而是放在了桌上,便退下。
他拿起圣旨看了看,总算是知道为什么侍者并没有宣读就连忙离开了。
原来陛下已经拟定好了第二次北伐的名单,依然是徐恭节制诸军,大将军卫青随行领兵,继续解决漠南漠北的匈奴王庭。
具体征战规模没有写明,看样子是打算先斩后奏。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这将领名单中除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徐楚外,没有任何徐氏子,原本有希望靠此军功成为三公的徐南则是被安排在辽东驻守策应。
刘彻这么干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扼制徐家的势力。
“唉…陛下,难道现在就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了吗。”徐恭无助的跪坐了回去,圣旨则是掉在了地上。
父亲和大哥都曾嘱托他,要让徐氏一直繁荣存活下去,可如今他怕是要食言了,因为刘彻并不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