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什么名望在绝对的武力面前都不值一提,随意动用武力的人后来可能会被制裁,可你根本活不到那时候。
徐忠徐元等人成为地方州牧,掌握一地军政大权后,王家立刻就收敛了不少,他们也忌惮这些分散在各地的封疆大吏。
而且王凤之死远比想象中的影响要大,这位老将军病逝,王家对禁军的掌控权发生了根本性下滑,没有足够的战功支持,很难得到军官的拥戴。
王氏五侯相继离世更是加速了权威崩溃的进程,根本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才填补上,或者说没有历练的机会。
一直以来,除了王凤以外,其他人对于军中历练这件事都不怎么在乎,醉心于权斗,这当然也重要,可前提是要保住基本盘。
历史上每一个家族都需要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后辈一代不如一代,青黄不接,导致权力传承后会大打折扣。
王家当然也同样少不了,十分缺少类似五侯这种中流砥柱,至少现在徐博能看上眼的就只有所图过大的王莽。
徐华的表情有些微妙,小声问道:“那父亲我们难道要……”
“不,不需要。”身为父亲的徐博立刻就理会了意思。
无非是询问自家要不要直接代替皇帝掌握军队,这样说不定能保证长久家族的稳定,现在地方上已经全面胜利了,五个州牧都是自己人。
虽然徐家势力遍布各郡县,可是实际上发挥的作用甚至不如一个州牧,掣肘太严重了。
一个州不可能全是徐家的人,只能说普遍倾向,可面对特殊情况也不会选择帮助,内部的县令,外部的刺史和其他太守,一直相互牵制着,让徐家做不到彻底控制地方。
这一切即是昔日先帝的布局,也是王家的刻意为之始终保持着巧妙的平衡。
而刘欣设立的三个徐姓州牧则是打破了这个平衡。
边疆三州都是徐家派系的人,董崇是法学院的老人了,先前担任上党太守,其官职几乎是徐铭的父亲,清河徐氏的老家主,大将军徐宁一手扶持上去的。
董崇是典型的草根出身,没有背景,因此对于徐家这个伯乐非常感恩戴德,没少为此硬刚王家。
这次他当上并州州牧,基本上依旧与幽州的徐旻,凉州的徐元一条心,拥有更大权力的他,对于防备匈奴更加游刃有余了。
很受皇帝刘欣的好评,前些日子刚刚加封了关内侯,光宗耀祖,完成了阶级大跳跃,侯爵之躯,一州之牧,绝对足够励志。
扬州的朱春也是一样,他更加亲近河南徐一点,徐忠一手提拔起来的,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