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别人开辟的大道。修士对术的需求极大。
陈景的助战法,也只是让普通修士,降低掌握其他科目的“术”的门槛,让术在应用上更广泛。
并不能完全代替修士所必须掌握的技艺。
“如今,法力、法术、短板,贫寒修士的三大痛点被解决,接下来就应该是技艺了,没有技艺,空有法力转换基本属性,只能借人的法术也不是个事。”
让所有人都能稳定的掌握技艺的法术?
很有难度。
不过……
也不是不行。
先整个经验进度条如何?
陈景开始琢磨。
时间推移。
属于安宁会的“问道学宫”,就这样并不大张旗鼓的开办了,并没有设立新的组织,而是在原本的学校上,升了个“大学”。
在五年前,树人灾乱时,陈景第一次把杂交种往人身上种,种出了第一批灵植修士。
彼时他一穷二白,要啥没啥,只能画大饼。
告诉那些灵植修士,看到那个学院了没有,你们的小孩,今后都能进去读书。
这就是新镇的第一个学校。
随后。
新镇的学院,请来了陈景娘亲那边的亲族,一众专业的教书人,为让这里的凡俗们开蒙,教会他们读写。
从新镇学院毕业的人,也立即被带到了各地劝农所,为那些新晋的灵植修士,进行初步的培训。
陈景的“大学”便是在新镇学院的基础上增加的。
他对新镇大学尤为上心。
一众新扩建的部门,大都是选几个人,丢一张计划书,让他们自行发挥。
大学却是陈景亲自考量。
首先确定新镇大学的发展思路。
目前整个市场上,精英教育有飞仙阁,高等教育有问道学宫,那么新镇大学,肯定不能往这俩方向撞。
既没有必要,也撞不过人。
所以陈景对新镇大学更倾向于基础教育与职业化教育,这方面其实问道学宫也做了,分作上学宫,中学宫,下学宫。
下学宫开设在府城中。
既没有沉到底,且实际效果很差劲。
陈景一开始对此还很奇怪。
你学了技术也不耽误你拿技术赚钱啊,咋就没人去学。
后来才意识到这里有个悖论。
你得有技术才能入行,入了行才有收入,有收入了才能去学,有钱学的人,已经入行没必要学了。
怪圈。
这里必然得有一环,来承担前期成本的。
教育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