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也是奉若神明,只要你来搞活动,各种经费补贴多得吓人,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个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的国家该有的社会情况。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在居酒屋里一边吃饭一边喝酒,教授们顺势说起了刚才的“初次测试”。
“这次参加招考的硕士里,不少人的家庭背景都很好啊。
不是说吉川校长已经决定要给文学部博士缩编了么?
那样一来,可就头疼咯。”
“缩编是迟早的事情。东大的博士,只要离开学校就能直接进入社会顶层,这能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层次么?
那可是日本人里的0.39%!”
“啊咧啊咧,话虽然是这么说,但今年的小家伙们确实都挺不错的,没有好的理由就把别人卡在‘初次测试’上,以后万一不再报考我们东大了该怎么办呢?”
酒过三巡,老教授们的话也跟着多了起来。
从“初次测试”谈到学校制度,从政治情况聊到经济形势,这些象牙塔顶端的老者们并非对社会现状没有认知。
相反,正因为一清二楚,他们才态度悲观。
因为这是一个大趋势,是多年来政治恶果所积累的结果,并不能靠一两个人,一两个公司所改变。
北川秀在旁边仔细聆听,感觉获益匪浅,果然在任何时候,人都该保持一颗学徒般的心。
只有那样,人才会不停的进步,才不会停滞不前。
“哦对了,北川老师之后有什么打算吗?《雪国》写完的话,新书会往海外文学继续靠拢,还是说走现在的风格,将‘物哀美学’往更高的层次上推?”
那位一言决定了小林知世命运的老教授又凑过来好奇问道,
“我听说北川老师还对经营出版社感兴趣,难道还有往商业上发展的意图?”
“新书?”
北川秀挠了挠头,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这次放出的《雪国》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在最后的修缮阶段,估计三四月份就能彻底完结。
这是川端康成拿诺奖的核心作品之一,如果继续走这条路的话,大概率会考虑继续文抄他的《千只鹤》、《古都》,三部作品直接凑成“物哀美学”三部曲也不错。
不过写这个的同时,北川秀也得考虑下继续向海外文学市场拓展,以及其他日本文学家的作品也得兼顾才是。
另外,其实这几次的经历也给了他不少的创作灵感,与其完全没有感想的死薅川端康成羊毛,他更加倾向于写一本有关社会现状和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