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的河出静子终于看到自己的长期策略开结果了。
在三菱和住友疯狂打压之下,河出书房旗下的作者们反弹之力也很恐怖。
到10月18日下午3点,实时传来的销售数据令人欣喜,从数据样本看,10月号《文艺》似乎没怎么受到两大财团的影响,和三天前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北川》完全不同。
《文艺》的读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了高高在上的财团们,有些东西不是靠砸钱就能砸出来的。
另一边。
到了下午四五点,终于有书店承受不住重压,准备铤而走险,用“下有对策”来抗衡财团的“上有政策”。
浅草站附近的静嘉堂书店就是第一批“反水”的大书店。
10月18日这一整天。
类似静嘉堂书店这样的头部大书店呈现出了诡异般的两极分化现象。
与河出书房、北川文娱合作的那些大书店,人流攒动,来买书的读者络绎不绝,都快把书店门槛给踏破了。
而那些被财团完全控股,于三天前就已经彻底下架所有和北川秀相关书籍的大书店,则变的门可罗雀,客流量骤减到惨不忍睹的地步。
静嘉堂书店的店长眼睁睁看着客人不断流逝,却无能为力。
起初还有不少客人来店里闹事,来询问北川老师新书和《北川》、《文艺》的读者也不少。
之后第二天,这些人就少了,还会过来的基本是要求退出书店会员的客人。
到了第三天,连退会的客人也没了。
直到现在。
静嘉堂书店,从店长、副店长到下面的导购员,只能站成一排,看着不远处那家拥有《文艺》售卖权的中小型书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泡沫经济破裂后,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渐渐从日本职场“神隐”。
如今员工们的工资福利和店面营业额直接挂钩,店里生意好,大家就赚的多。
因此现在无论是老员工还是实习生,都焦虑不已,分分钟想改变这个糟糕的状况。
他们眼巴巴看着店长,店长神色凝重,除了挠头好像什么都干不了。
“店长,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一名十年老员工壮着胆子关上书店玻璃门,然后扭身冲店长说道:“店长,这三天的总营业额加起来还不如以前一个小时的营业额,这样下去,我们迟早都会被总部辞退的!”
命令是总部下达的,要说上面的人没有考虑过营业额问题,那肯定不可能。
但考虑归考虑,上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