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她找到安子,对她说:“安子,我从你的小说中得到了启示。我会像你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积极进取,决不让你失望。”安子开始感受到文学承载着的社会功能。木棉树的最后一叶花瓣凋零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中,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安子在寻找新的工作之余,又尝试着写《蛇口打工妹》,周围普通工友的喜怒哀乐都成了安子笔下所表现的题材。因为文学,安子结识了阿文——一个19岁的热情、开朗、豪爽、活泼的女孩。这位女孩后来成了安子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安子和阿文是在一次征文颁奖晚会上相识的,那一次,她们双双获奖。获奖的第二天晚上,阿文就按照安子提供的联系地址找上了门。从此安子那仅放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书桌的小房成了阿文心灵的避风港。阿文的诗和散文写得很优美,讲出来的话也很有文采。两人很快成了朋友。1989年8月的一天中午,安子被告知阿文从楼上摔下来了。安子去病房看阿文,发现她的头缠满了纱布,腿、胳膊都摔断了。但阿文情绪乐观,还开玩笑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出院后头还裹着纱布的阿文依然谈笑风生。然而阿文也有情绪反常的时候,比如有人看见她半夜一个人站在阳台上落泪,快天亮时才回家。后来安子忍不住问阿文那晚究竟是怎么回事,阿文闪着忧郁的眼神,说出的话却发人深省:“安子,你以为我想自杀吗?以为那时我男朋友和我有隔阂,很可怜,要发泄是不是?过去的事,别再提了,好吗?如同我昨天的头发,虽舍不得剪掉,但毕竟沾了受伤的血,一剪掉,全没事了!”后来安子离开了蛇口,再没有见到阿文,听人家说她辞掉了三洋电子厂的工作,到南头一家独资厂去做了文员,再后来又听说她去了一家服装公司。过了很多年,出现在安子面前的阿文显得成熟、老练,从外表到气质都让安子感到新鲜和陌生。再以后又听说阿文因参加闹罢工,被老板借口炒掉,从此在朋友和父母的视线中隐去,杳无音信。一个平凡的打工妹,就这样在人流中消失了,如同戈壁滩上的一股流沙,任凭风雨带到海角天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暮色中,安子含着泪写下了阿文的遭遇,并在报纸上登出,题目就叫《失踪少女》。一个叫小翠的电子厂女工读了《失踪少女》后写信给安子,说:“……谢谢你理解了一个普通打工妹的苦与乐,你说出了我们心里的喜与忧,这失踪的少女是我认识的一个很要好的女孩……”一篇朴素的小短文竟如此牵动大家的心,这让安子深深地感动。安子进一步确立了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