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动的,是生动而富有激情的。安子后来的一些作品还被深圳市的其他报刊连载过。深圳广播电台也在“月亮湾”节目中对安子的作品进行了介绍。安子收到陌生读者、听众的来信更多了。新婚燕尔,安子继完成20多篇《蛇口打工一族》系列后,又开始了《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的创作。《青春驿站》是安子对自己过去的日记加工创作而成的纪实体小说。1991年2月到7月的这半年时间里,安子读完了最后半年的大专课程,顺利地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安子在深圳音像公司八卦岭展厅的工作也从业务主办做到业务主管,最后升为经理助理;《青春驿站》一书完稿。这是安子在打工生涯中压力最大的半年,却又是收获最多的半年。安子在写《青春驿站》的时候,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就想尽快地把那种感受表达出来。安子写出的这些故事,有自己直接亲历过的,有间接听别人说的,几乎每个故事都有生活的原型。在才能和智慧不相上下的人群中,你拥有更高的热情,成功便在更大程度上属于你。《青春驿站》的故事写到一两篇的时候,《深圳特区报》的一个连载版编辑看到了,当时就拿到《深圳特区报》准备连载。但稿子在报社引起了争论,很多人并不看好它。有人担心,《深圳特区报》有那么多知名的作家的作品等着去连载,如果连载一个打工妹的东西,有谁会去看?后来大家达成了这样一个意见:如果这篇文章连载以后,没有多大的反响,连载那么十几天以后就停下来算了。谁想到作品连载到十几天后,打工仔、打工妹的信件就像雪片般地飞到了编辑的案头。这个时候,编辑就不断地鼓励安子一篇一篇地写下去。此后,《蛇口工人报》、《深圳风采》、《深圳法制报》陆续发表安子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读者群中,特别是在打工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安子”一时间成为深圳街谈巷议的人物。安子收到的来信不下三万封,把她住的房子的上下铺都堆满了。在一个月上中天的晚上,安子终于完成《青春驿站》的创作。合上书稿,安子不觉已热泪盈眶。那一段段寂寞哀愁的无奈,一个个孤独无助的徘徊,一片片落英残红的伤感,一串串执着奋进的足迹,不正是生命旅程中的一种记忆吗?多少个风霜苦雨,多少个失落无依,在更深人静时,只能独自品尝。于是,在寂寞的书桌前,安子用一种美丽,让岁月成文,成记忆,成辉煌。《青春驿站》的特色在于由一个个或长或短的人物序列构成,包括安子自己在内,共写了16个女性在深圳特区的故事。在绝大多数人物经历的描述中,都体现一种经得起摔打,处于逆境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