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取下来,把刀反抵在袁绍的腰间,使他坐立难安。
“老丈无需担忧!”刘备看出对方眼中的忧虑,摆手解释道:“备听闻老丈数十年生活在魏郡又处多地为吏,故派人请来。待到内黄县后,定有金帛相赠送。”
“老丈难道不信刘备之名乎?”
老叟想到刘玄德仁厚之名,不仅在青州流传,在附近的州郡皆有盛传,信誉无疑比其他人更胜一筹。
才悄然地放下心,松了口气。
刘备的声誉在他所过之处,无一不被人传唱。
从青州到兖州,现在又要传到冀州。
在士林中没有袁绍的威望大,但在中下低层的心里,刘备名气不在屡世公卿袁绍之下。
老叟想到家中那竖子常混于市井又爱结交好友,这回就是托他的福。
听闻刘使君在找寻熟悉内黄县附近的向导,立马找上军吏说自己阿父,曾经在多地为县乡吏,数十年下来没人比他更熟悉地形。然后主动将愣住的军吏带往自己家中,意外获知吏属手中的布告乃是玄德公亲手书写。
不禁更加兴奋,摩拳擦掌忍了一路,终于忍不住小声问道:“能不能将此副文书纸张给我?”
军吏才醒悟过来,放声说:“只要所言符合,而你阿父又同意前往,此文书给你也无妨。”
后面又小声附在对方耳边道:“实不相瞒,使君的文书吾家也珍藏几份,要不是看在你也是游侠的份上,我还不会给你……”
那人眼神震颤,莫非你也是乡曲游侠?
军吏拍了拍他的肩膀,咧嘴笑道:“没错,在下乐安徐剧,已跟随使君征战数年,早年也是游侠出身。”
“你若想投于使君麾下,等此战过后我还没死,便可以来寻我。”
就这样,老叟在浑然无知的情况下被自家竖子卖给了刘使君。
在其哀求后,只能心软叹息。
谁让自己当初他娘的还要纳妾生下唯一的儿子。
老叟回过神,继续与刘使君交谈,将自己所熟悉的情况一一告知。
荀攸也听得微微点头。
有此人为向导的确事半功倍,连附近县令的脾气秉性都能说的一清二楚。
不明真相的刘备则暗道:“这次徐剧办的不错,找了这么好的向导,先前还以为他虽然识字,却只懂得用蛮力来解决问题,没成想还心思细腻。”
士卒边赶路边吃东西补充体力,哨骑则由太史慈带领亲卫加在一起沿途打探,发现袁军斥候立即射杀。
刘备率军狂飙突进,离日暮还差两个时辰终于兵临城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