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官员最受文官们推崇,美其名曰风骨。
拷问定罪,都是不存在的。
到了狱中,还会受到优待。
从监狱中走一遭出来,名声在士林中一下子就响了。
搞的他这皇帝,都成了人家刷名望的机器。
永宁帝对尹左二人不满,其中很大一部原因,就是两人的门生最喜欢拿他刷名望。
每次他发怒之后,两人就跳出来引经据典的求情。
一次两次也就忍了,连续多次之后,谁也忍不了。
皇帝不高兴,尹左二人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们都没往心里去。
这是捧杀的威力。
先帝留下的那帮辅臣,在暗地里不断为两人造势,直接把他们架了起来。
此时两人距离入阁,仅剩一步之遥。
没有抵御住诱惑的两人,现在已经迷失在外界的吹捧中。
在做事的时候,经常把自己代入阁臣的身份,自认为能和几位辅政大臣能平起平坐。
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逼近。
……
年关将近,大家都在忙着准备过年,再也没人提出兵的事。
没人催促,李牧也乐得轻松。
多拖一天算一天,正好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练兵上。
“大人,您吩咐的事情,全部都办妥了。
您的名头,在南直隶非常好用。
多家士绅、商贾都派人过来,准备实地考察矿山。
各地的海商也明确表示,如果走中南半岛航线,会捎带一些粮食回来。
截止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六十万石粮运到了廉州港,剩下的三十万石也会在一个月内送到。
另外学生又从当地收购了十万石精粮、二十万石粗粮,目前正储存在扬州地区。
等到年后船队腾出空来,再运送过来。”
兰林杰笑着汇报道。
好名声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了出来。
有李牧提供的信誉背书,事情比预期中进展的还要顺利。
当然大家肯给面子,最重要的还是利益。
粮食是真金白银采购的,对粮商们来说,卖给谁都是卖。
士绅、商贾们愿意过来承包矿山,那是他们吃过开矿的红利。
金、银、铜在大虞都是货币,开采出来的既是矿石,同样也是钱。
至于海商的承诺,基本上可以忽略。
九成以上的海商,都不会去中南半岛。
海洋贸易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和南洋,其次是朝鲜半岛,中南半岛贡献的贸易额相对较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