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满意的说道。
动了念头,他却没有立即实施。
不同于先帝时期,甭管什么坏事,都有阉党背锅。
现在他提出启用勋贵统帅诸省联军,朝堂上非得炸锅不可。
即便是靠皇帝的权威强行推动决议,也架不住下面的人会拖后腿。
到时候不仅无法剿灭叛乱,反而会让局势变得更加糟糕。
除非他肯给予更多授权,比如:斩杀不配合文官的大权。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
文官督师能有这些权力,那是他们在军中没有根基。
就算是手握大权,权力也完全来源于皇权。
换成勋贵就不一样了。
虽然影响力不及开国初年,但在军中的影响力依旧不小。
拉着下面的将领叙叙旧,搞不好就变成了自己人。
这是大虞朝武将世袭制度惹的祸。
各地卫所军官祖上,多是跟着那帮勋贵祖宗手下混的。
期间这些人,不知道联过多少次姻。
族谱往上面翻,没准就成了亲戚。
想到这里,永宁帝果断打消了之前的可怕念头。
景李两家的权势已经够大的了,再让两位当家人去统帅数省之兵,搞不好会出现黄袍加身的戏码。
即便先帝朝,也只是让勋贵统帅京营出征,没有授予对地方军队的指挥权。
“陛下,舞阳侯在外面求见!”
侍女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永宁帝的思绪。
“让他进来吧!”
永宁帝嘴角微微一笑道。
正犯愁让谁去前线督师,就有合适的人,自己送上门来。
勋贵也是分档次的。
景李两家这种老牌勋贵,在朝中掌握大权,军中影响力又大的属于第一档。
舞阳侯这种空有爵位的外戚,在勋贵集团中根本就不入流。
显赫地位,仅限于这一代。
下一代同皇帝关系疏远了,又会有新的外戚取代他们。
本身又出自小门小户,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对皇权完全没有威胁。
最关键的是舞阳侯还有带兵经验,在平定两淮之乱的过程中,立下过军功。
虽然指挥能力不一定拔尖,最少比那些从来没带过兵的文官靠谱。
单纯从表现上来看,舞阳侯在扬州的时候,做的比徐文岳都更好一些。在永宁帝眼中,徐文岳的军事能力超过朱景逸,舞阳侯的军事能力大于徐文岳。
既然徐文岳主持平叛工作时,都能压着叛军打,那么换成军事能力更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