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了路引制度,为叛乱滋生提供了温床。
北方各省人口流动少,民间串联难度大。
地方里甲制度又严苛,加上距离京师近,就算掀起叛乱也会很快被地方衙门扑灭。
“尽量去联络,不光这些组织,其他反虞势力也是我们的盟友。
只要他们肯起义,一应条件好商量。
不奢望他们能够重创伪朝,只要能够分散一下敌人的精力,我们就没有白费功夫。”
傅皓轩皱着眉头说道。
尽管内心深处,对这样的答案非常不满,理智还是让他控制住了情绪。
白莲教在北方的分支,遭到了重创,这是现实问题。
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组织机构臃肿落后,增加了暴露风险,被官府给逮到了。
这只能证明,这些分支教派高层能力不济。
不能把盟友的无能,怪罪在自家人身上。
“微臣遵旨!”
杨敬仁当即应了下来。
皇帝降低了预期,接下来的活儿,就好干了。
只要发动起义,甭管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
蜀地,白莲教大营。
“教友联络的怎么样?”
魏豪一脸关心的问道。
入蜀作战很成功,棘手的是入蜀之后。
当地民众对他这个带来杀戮的外来户,并不欢迎。
士绅商贾,早早就被得罪光了。
为了稳定人心,他急需获得当地白莲教的支持。
棘手之处在于蜀地的白莲教分支教派,数量着实有些多。
无为、龙华、弘阳、弥勒、闻香、罗道……
各种乱七八糟的分支教派组织,在这里基本上都能够找到。
挂着同样的名字,实际上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
搞这么多招牌出来,主要是为了糊弄官府。
一旦被官府发现,立即换个招牌,重新潜伏在佛道两教中。
许多教民都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教派,就是臭名昭著的白莲教。
当然,这种不断转化招牌的做法,在糊弄官府的同时,也影响到了教众的信仰。
相比其他地区的白莲教组织,蜀地的教民信仰,基本上是垫底的。
当地教民在信仰明王、弥勒、白莲圣母的同时,还信仰了其他各路神佛。
魏豪挥师入蜀,没有得到当地白莲教策应。
并非这些人转了性,放弃了造反的念头,而是自身影响力不足,无法完成策应任务。
蒙元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