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磨合后,八位顾命大臣找准了各自的位置,就连左光恩都不拍他的马屁了。
“陛下,言重了!”
尹智铭和左鸿江齐声说道。
内心深处,两人已经忍不住吐槽。
既然这么重视我们,那就早点儿下旨,召他们进京啊!
不需要经过内阁用印,中旨他们也接的。
哪像现在,即便是打着倒阉的旗号进京,还是有些不伦不类。
如果知道两人的想法,姬昭顺一定大呼冤枉。
事实上,继位之初他就想下旨的,可他需要考虑朝堂上的反应。
别看尹左二人在士林中声望不错,朝堂上看他们不顺眼的人多了。
八位辅臣,就没一个待见他们的。或者说朝堂上的实干派,都很反感他们两个没底线的大喷子。
包括现在接见两人,姬昭顺都是承担了政治风险的。
对一个立足未稳的皇帝来说,公开和辅政大臣们对着干,也是充满风险的。
“不瞒两位先生,朕的心里苦啊!
朝中大事,尽数操持在八位顾命大臣手中,朕什么事也干不了。”
姬昭顺习惯性的倾诉道。
当年读书的时候,每一次受到委屈,就会找先生倾诉。
平常的功课,也是门门优秀,妥妥的优等生。
相比之下,提前入学的兄长,可就调皮多了。
逃课不写作业是常态,经常拿着自己的理论,怼的先生们当场暴走。
告状没有任何作用,皇太子除了日常功课外,还有单独的皇室教育。
他们认为离经叛道的理论,恰恰是皇室总结下来的政治经验。
在大虞朝,太子和先生们对着干,从来都不是缺点。
历史表现好的皇帝,就没一个是文官眼中的乖孩子。
学堂的时候互相看不顺眼,后来延续到了朝堂上。
天元帝继位不到一年时间,就找机会把他们赶回了家。
好不容易熬到今天,迎来翻身的时刻,尹左二人也吸取了之前失败的教训。
经验告诉他们,姬家的皇帝是倔驴,千万别和他们对着干。
“砰!”
“岂有此理,他们怎么敢如此跋扈,简直……”
尹智铭的当场发飙,把姬昭顺吓了一跳。
他就说说而已,看尹先生的样子,分明要找几位顾命大臣拼命。
这种事情可不能干!
顾命大臣署理朝政,这是先帝下的圣旨。
人家没有触犯任何过错,就举起屠刀,岂不显得他是昏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