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试场地里遍布了大量各种传感器!
在大量传感器的数据支持下,ai飞行想要犯错都难!
但是真实使用环境下,其实很难做到周边都有大量传感器,除非是专门的起飞降落场地,不然的话,常规飞行过程里沿途都不可能有什么外部传感器,只能依赖机载传感器!
而这,也是徐申学现在所提及的重点:“为了给机载ai提供充足的传感器数据,我们在x14智能无人机上,一共部署了六个激光雷达,分别位于机身底部,机身顶部,机身前后左右。”
“其中的前主激光雷达bkt96,线数达到了2680线,它的性能用诸多专业术语已经难以形容其先进性,因为这已经超过了当代诸多同行们太多太多,甚至缺乏比较对象。”
“但是我的工程师告诉我,它甚至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千米外地面上细小的坑洼,这是当代地球上最顶级,最先进的激光雷达。”
“x14一共六个高性能激光雷达,可以为机载ai提供上下前后左右,所有空间下的实时3d空间数据。”
“它远远比人类看的更加清楚,更加精准!”
“gps定位系统、北斗卫星的精准定位系统、智云卫星超高精度定位模块,三者结合,将会为x14智能无人机提供超高精度的定位能力……不管它在地球的任何地方!”
“还有超声波雷达,超高清摄像头,红外感应器,微光感应器,有源相控阵雷达等众多的传感器。”
“这款x14智能无人机,乃是当下人类历史上,集成传感器种类最多,技术最先进的飞行器!”
“而上述诸多机载传感器所搜集到的数据,将会通过机载ai进行实时处理,并作为决策依据!”
“当大量的顶级传感器、算力芯片、机载ai,地面控制ai这些都结合到一起的时候!”
“我们就实现了以前从来都没有做到过的纯人工智能飞行!”
徐申学上来就是大吹特吹人工智能……反倒是其他什么飞行性能之类的暂时没有提到。
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工智能话题度高,能体现先进性,更是因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独特技术优势、成本优势、
以往单纯的遥控型无人机,哪怕是载重几百公斤的无人机其实也能做出来……飞行汽车,大型低空无人机这种概念也不是徐申学第一次提出来的,老早就有人提出来并且再搞了。
但是也就一般般,偶尔上个新闻,最后就消失了。
因为传统的遥控型无人机,或者是有人驾驶小型飞机这些东西面对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